第三十一章: 寺庙也放高利贷

    第三十一章: 寺庙也放高利贷 (第2/3页)

个和尚能不能吃肉的问题,他道:“殿下别不相信,你听我说。这以前的确没有寺庙搞这些副业,这种情况其实始于两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原后深受皇室和官僚的亲睐,老百姓也很痴迷此道,故而享受了很多特权,比如免税免役,经济负担比任何人都轻。非但如此,这寺庙不仅花钱少,收入也多。上至皇帝下至地主、商人,为表示对佛祖的虔诚,无不争相向寺庙施舍土地和财物,土地可以转让或出租食利,财物可储藏也可置换,于是这寺庙长年累月只进不出,和尚们也顾忌教规不敢怎么用,这钱物放在地窖里都发了霉,像一些布匹什么的都被老鼠啃坏了。和尚们心疼啊,这怎么办呢?后来想到了一个主意:放债!”

    李治越听越上瘾,怎么感觉像故事一样吸引人呢,赵大哥太会说话了,说不定让赵大哥去草原走一趟,薛延陀都能哭着求着投入我大唐的怀抱呢。

    “刚开始的时候寺庙放债还带有赈灾性质,扶贫济困什么的,可惜品节高尚者没有几人,品节低劣者却数不胜数,到后来有些寺庙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失了本性,放起了高利贷。而且因为寺庙的信誉摆在那边,办理放债业务比私人方便,也更可靠,所以成了百姓们的首选,有的地主、官僚、王侯钱多了没处用,干脆也委托寺庙放债,寺庙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你说寺庙有没有钱?”说实话赵子轩怀疑后世那句“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是不是就是这么来的。

    李治听得冷吸了口气,这哪是寺庙啊,整个一地下钱庄啊,而且是天字第一号的合法地下钱庄,怪不得老听说寺庙爱给佛像镀金身,原来人家有的是钱啊。

    “殿下不若明日去会昌寺看看,那寺庙到底如何?若是清修倒还罢了,若是奢侈放债则告诉皇上整饬一番,别忘了,征盐税终究需要时间,可寺庙里藏的钱……”

    李治心中一动,这盐税的确急不得,事关重大,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