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祭

    第13章 祭 (第2/3页)

是十八节,以厂子目前的生产速度一年只能生产两个编组,连给路局的T12/13次换装都不够。梁远看着这个奇葩的数字摇头苦笑。当年长春客车第一笔投资也不过5000万元,只不过是东北机车厂的5倍而已,现在长客车底年产量怕是过千辆了吧,难怪所有人都把这个厂长当成烫手的山芋,叫大修厂到是名符其实。

    梁海平看着梁远摇头,有些不安的问道:“小远,怎么了?”

    梁远说道:“小叔,没啥,就是没有想到大修厂烂成这个样子了,厂子的设备要是不彻底更新改造,就算引进了东德的双层车底生产技术也是白搭。”

    “小叔,你这几天考虑承包以后人员优化组合的事情吧,设备这块我这些天去图书馆查查资料,看看大致要花多少钱更新。”

    87年的中国可不比梁远前世,工厂想上什么设备在网络上随便发个标书,各品牌的国内外销售人员像苍蝇似的一群一群的飞扑而来,梁远在图书馆连续泡了几个白天除了一些技术的概要,具体设备的资料一点都没找到,看来只能等8月份参加民主德国的莱西比展会时解决了。

    本溪车务段大修厂最近人心惶惶,前几天段里终于决定把大修厂剥离出去,给予其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独立地位,传了许久的消息终于成了现实,只是听到这个消息的大修厂职工并不是欢欣鼓舞而是垂头丧气。

    王启年已经在大修厂工作了20余年,这些年随着厂子的没落身份也跟着逐渐变迁,从让人羡慕的大型国企职工、路局直辖职工,到铁路普通职工,最后混成了低人一等的大集体职工。而眼下随着一纸文件的下达,这个低人一等的大集体职工怕是也要当不上了。

    王启年吃过早餐,看了看还在埋头大吃的两个儿子长长的叹了口气,两个小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家里光大米一个月就得一百多斤。自己妻子也是大修厂的职工,由于厂子效益不好,大部分员工都放假在家,因此两口子只能轮流上班,平时不上班的在工农路卖些豆腐,豆腐脑之类的补贴家用。

    看来厂子要黄了,将来怎么样王启年也是迷茫不已,好歹自己还会一门做豆腐的手艺,就是不知道靠这个能不能养活一家四口。

    放下碗筷和正在给豆腐脑做卤子的妻子打了个招呼,王启年骑上那台已经10多年车龄的二八车直奔工厂。

    来到厂门前王启年发现大门左边的公示栏处围满了人群,停下车伸着脖子看了半天除了摇晃的人头啥也没看到,王启年准备找个地方把车停下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