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中航技

    第115章 中航技 (第2/3页)

击机上的许多技术,对于目前的航空工业来说很有借鉴意义,作为主管航空装备进出口的中航技来说,根本不可能像F14战斗机的大修线一样放手的。”

    “当初帮妈妈当初把燃气轮机项目从军工行业里弄出来,花费了多大的周折小远不应该忘记啊,国家在军工领域目前是不会对外开放的,小远这次引进A—7攻击机和大修线很容易给人造成夹功要挟的错觉,前些时你宁姨来电话就谈起过,中航技对如何处理A—7攻击机的大修线十分的头痛。”

    “小远,你还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件事若不是有你宁叔和宁姨参与其中,居心叵测的帽子怕是早就有人扣上来了,就算现在中航技内部也零星有了不满的声音,小远若是有借道A—7攻击机进入国内航空工业的打算,最好还是取消掉的好。”

    李远玲说到这里梁远已经弄明白了自家老娘的全部意图,作为垄断了整个共和国航空防务产品进出口经营权的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共和国航空工业系统内大部分企业生产的防务产品出口及大部分生产所需的产品、技术引进都需要通过中航技相关部门进行。

    因此中航技和共和国的航空工业之间根本就不是一句利益纠缠能道尽的,完全就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最早在中、美两国谈判引进F14战斗机时,就是由中航技的副总经理陈文浩作为组长牵头进行的,结果宁雷和梁远之间一次意外的谈话,让F14战斗机的引进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可以说这次F14战斗机的引进对于中航技来说,也算是痛并快乐着。

    梁远接手谈判的主导权之后,连半年的时间都没用上,就把六架F14战斗机弄进国内,还在南沙空域取得了足以彪炳共和国军史的卓越战绩,对于深悉内情的人来说,无异于在中航技的脸上扇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面对梁远超高的效率,中航技主导的中、美前期那十多轮引进F14战斗机的谈判越发的显得僵化无能。

    不过在无数不明真相的外界来看,中航技此次借力打力用爱国华侨的名头引进F14战斗机,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作为中航技的上级主管部门,国务院对中航技此次开放思想,打破传统思维的技术引进工作进行高调的表扬。

    也正是如此,中航技在面对梁远突然间提出的A—7攻击机及其大修线入华一事上进退不得,一面是军方的迫切需求,一面是国内众多相关院所的利益纠葛,在加上F14战斗机引进一事刚刚被立为典型,梁远若是不放手,想利用A—7攻击机的大修线挤进国内的航空产业,对于中航技来说还真是个烫手的山芋。

    对于在共和国衙门里工作的某些人来说,万事都是稳字当头,信奉的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就算没有成绩,熬到年月不出差错自然就升官了。

    因此中航技某些内部人员,对于出难题、添麻烦的梁远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