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十七)

    第十七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十七) (第2/3页)

熊伟信有些担心的问了一句。

    此时的国际油价还不到三十美元,而以海洋石油八十年代国际平均的开采成本来看,没有低于三十二美元的,看起来搞海洋石油开采的都是赔掉裤衩的节奏。

    在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每桶原油的成本可分为三大部分,勘探成本,开采成本,开采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以各种设备设施折旧为主。

    勘探成本是指在资源勘探队伍在各种玄学的武装下,对着地球到处打眼钻洞,蒙对了就发财了,蒙错了就玩完了。

    一般来类似壳牌,BP,美孚这类大型石油集团每年的玄学费用都多达百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钱都相当于丢到水里,只有极少数资金才能发现有商业价值的结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共和国大庆油田的发现史,十一区号称大鸟萌妹可以自攻自受的自大非酋偷渡欧洲失败被大美利坚吊起来打,连五彩小蘑菇都被喂了两颗,不是主角怎么信玄学都是没用地。

    这种情况分摊下来导致了油田的勘探成本居高不下,陆地上每桶石油的价格中有十五至二十美元,海洋上每桶石油的价格中有二十五到三十五美元都是勘探费用的成本核消。

    原油的生产成本相当于确定油田产量之后,开始上各种设备上各种人员把石油从地底搬运出来,当所有设备,人员就位之后,开始把石油从地底搬运到地面,在完成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都是开采费用,这个费用海上比地面略贵一点,在整个九十年代地面开采成本都保持在五美元/桶左右,海上开采成本保持在六美元/桶左右

    其他成本就是各种开采设备设施的投资折旧,如果以海洋开采为参考,一般来说分摊到中小型油田的储量上,大致保持在八美元/桶至十二美元,如果分摊在大型或是巨型油田上,很可能下降到一两美元。

    如果不考虑已经产生过的投资,单从现金流流入的角度考虑,对于已经投产的油田而言,所谓跌破成本价都是骗人的,只要国际油价高于六美元/桶,只要油田不停产就会有源源不断利润到来,这也是后世欧佩克组织逐渐瓦解不在具有号召力,美国页岩气,老毛子西伯利亚油田怎么搞也搞不死的关键因素。

    油田的设备一旦建好,哪怕国际油价跌成二战之后的历史最低点九美元一桶,对于拥有油田的产油国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对于梁大仙而言,石油工业中成本非常高的勘探成本只不过是用手指头在地图上戳戳画一个圈而已,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荔湾油气田的储量完全可以看成大型油气田,如果考虑的海洋石油装备可以随开采地点便捷的移动,远嘉在南海开采石油天然气的成本不会超出十二美元/桶。

    以目前国际二十七美元/桶的石油价格参考,完全是打着滚的赚。

    “伟信叔叔,你要是不问我就不说了,给你透露个绝密消息,上个月月底,Subsea 7租赁的地球探索者号钻井船,在距离香港三百公里左右的南海海域珠江口盆地打出了一口高产气井,根据Subsea 7发来的报告显示,在该区域很可能存在一个超大规模的天然气气田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