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难以抉择的四选一

    第二十八章 难以抉择的四选一 (第2/3页)

动的所有优点之外,在紧急时刻两种动力装置可以共同运行,使坦克获得比柴燃交替驱动更好的性能。

    问题在于采用柴燃联合驱动时,燃气轮机每分钟上万次的高转速和柴油发动机每分钟两三千的低转数所产生的严重不一致。

    协调这两者共同做功驱动时,除了针对燃气轮机的减速器必不可少之外,两者都必须具备一定范围的电子调速功能,只有在计算机的协调下两者才能以同样的转数协同输出。

    现在问题来了,宝石发动机已经具备了数字控制系统,电子调速自然是小菜一碟,可共和国59式坦克所装备的B2系列水冷柴油主机,设计于二战的苏德战争时期,那个时代的柴油机在设计上根本就不可能考虑过电子化改装什么的。

    如果强行改装共和国B2系列水冷柴油机,还不如重新设计一款全新的坦克水冷柴油发动机来得方便。

    至于其他的什么精密齿轮减速器制造,双动力并车装置,全新的坦克自动变速箱,全新的坦克空调压缩机等等,相对于重新设计一款具备电子调速功能的水冷柴油发动机都是小问题。

    哪怕进了新世纪,共和国的柴油发动机设计,依旧依赖博世、康明斯等海外动力巨头,而在九十年代具备电子调速功能的12缸水冷柴油机妥妥是世界顶尖的动力设备,无论军工还是民用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开发难度也是世界顶尖。

    去哪才能找到这种世界顶尖的大型柴油发动机设计团队,成了横亘在朱雨生面前的一道难关。

    华晨动力的研发实力别说在国内在亚洲也算得上顶尖,但那是透平类平台,面对往复式运动的内燃机开发,李远玲也是一片懵懂。

    从各式的文件节略中可以看出,如果单独从燃气轮机上坦克这个角度观察,整个项目进行得十分顺利。

    在一年的时间里,朱雨生联合华晨动力解决了车体共振,高温尾气排放,进气道除尘,低温启动,沙漠区域高温运行,宝石发动机进气道位移,进气风扇磨损等上百个大小问题。

    源自长征三号的宝石动力包,早已被李远玲修改得面目全非,长征三的宝石动力包属于略带着一点椭圆的竖起长方形,坦克上的宝石动力包如果除掉可快速拆卸的进气防尘装置,则变成了很紧实看起来像是一块标准正方体被压扁了的模样。

    由于整份材料按问题解决的时间顺序排列,梁远翻到最后发现这个多灾多难的共和国下一代主战坦克研发项目,又出现了几个无法协调的研究方向。

    一,放弃耗油量巨大的燃气轮机,回归大马力柴油发动机,国内无法研发可以从联邦德国或是苏联引进。

    二,彻底放弃柴油机,采用单独的燃气轮机作为动力核心,除了符合国际装甲突击力量燃机化这个趋势之外,以华晨动力的技术实力宝石系列发动机突破1000K顶天是五年时间的事儿,一千千瓦的动力就算达不到国际新一代主战坦克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