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王安石和文彦博吵起来了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三十五 王安石和文彦博吵起来了 (第1/3页)

    陈升之、曾公亮、王安石和韩绛应召来到紫宸殿肃立候驾,赵抃没有应召。一来刚才闻王安石之言惊愕气苦,血不归经,喷了一口血,需回家调养;二来自觉无颜再居执政,准备上表求放外任。司礼太监一声“皇上驾到”,赵顼进殿,在龙床上坐下。陈升之等人行礼,然后赐坐。

    此刻见陈升之四人环坐御案前,想起梦境和昨日吕公著之言,犹有余怒。遂说道:“昨日吕公著上殿言事,说‘朝庭推沮韩琦太甚,将兴晋阳之甲以除君侧之恶’!如此伤诬大臣,深骇予闻。朕意宜明言其罪,再行罢黜。”

    乍听赵顼之言,陈升之四人都吃了一惊:如此狂悖之言,是皇上最听不得的。流传出去,那还了得?还不朝野震动?曾公亮心想:“吕公著素来谨慎清明,如何说话不知深浅?”略一沉吟,说道:“臣以为吕公著固当黜,若明著罪状,有所不妥,但用‘敷陈失实,援据非宜’为好。”

    陈升之咋听赵顼所说,也暗暗心惊。他的想法和曾公亮一样。此时忙说道:“臣以为曾公亮之言甚是,吕公著之罪,不宜明言。”

    王安石的心里颇为复杂。吕公著本是他的好友,如今因言而获罪,按友情,自应遮掩。但直书其罪,对反对变法的流俗辈是一个打击。而且,韩琦为了避嫌,也将事事束手。想到这里,王安石说道:“吕公著之言甚为荒谬,皇上令明言罪状,若但言引义未安,难辩公著之罪。臣以为应如皇上所言,明著罪状。”说完,看了韩绛一眼。

    韩绛与王安石订交甚早,入主条例司,成了王安石的得力臂助。王安石要明著吕公著的罪状,韩绛自然知其用意。他说道:“臣以为安石之言甚当。吕公著有远近虚名,不明言罪状,则人不知所以被黜,反弄得朝野纷纷。”

    曾公亮说道:“若明言罪状,则朝野尽知有大臣欲举甲入京,韩琦闻知,只怕不安。”

    赵顼说道:“既黜公著,已明言其妄,韩琦无不安之理。虽传闻四方,亦有何不便?不如此,则以青苗细事岂足以黜大臣?此事就此议定,由升之审定制辞。”

    这件事议完,赵顼轻舒了一口气,问王安石:“朕闻条例司欲镌板疏驳韩琦,可有此事?”

    王安石躬身说道:“曾有此议。”

    赵顼说道:“韩琦朴忠,朕素所知,不能太伤老臣之心,镌板疏驳就不必了。”

    王安石连忙说道:“臣遵旨。”

    此事议完,王安石随着陈升之、曾公亮和韩绛出了紫宸殿,走下丹墀,各归政府。

    熙宁三年的春天美丽如斯,大臣们吸进脂香花气,吐出的言词却有着金戈铁马之声。如两军对垒,总有人中箭落马。最失望甚至可以说是伤心的是韩琦。韩琦到大名府后一如在家乡相州,处置政务,接待过往官吏和本路属员深自谦抑,对年轻后进也喜提携奖掖。北京监当官唐坰便深得韩琦器重,相待如子弟。韩琦上书言青苗法不便于民,事前也曾对唐坰说起过,唐坰说“大人所言乃天下公议,卑职深以为是。大人貌存朴拙,心秉忠直,卑职不胜叹服。”不久,韩琦得知唐坰上书说“欲行新法,需斩大臣如韩琦者数人”,心中的气、痛,甚至超过了王陶弹劾他时。稍后韩琦又听说有人把他比之赵鞅,要带甲入京,这就不只是“跋扈”了。虽说圣眷优渥,贬黜了进此危言的吕公著,韩琦在任上总觉战战兢兢,不知在哪一天会莫名其妙的祸从天降。他明知此时上表要求致仕,赵顼肯定不准,只得上疏请解河北路安抚使,只领大名府一路(河北路分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共辖七个府、二十个州计一百二十二个县,大名府是河北路中七府之一,下辖十二县)。在这次青苗法的废、立之争中,条例司并没有直接扫到欧阳修,但他见韩琦如此结果,也不安于位了,他上表请求致仕,赵顼未准,反诏欧阳修知太原府,欧阳修也未奉诏。参知政事赵抃外放知杭州。韩绛由知枢密院事改除参知政事,算是顶了赵抃走后的空缺。冯京除御史中丞,韩绛的弟弟韩维权知开封府,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的姻亲谢景温除侍御史知杂事。由韩琦上书言青苗法不便而引发的一场青苗法废、立之争,至此告一段落。

    当年王安石和司马光议阿云一案,王安石提出“案问自首”,开千古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