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赵子几上书说保甲

    四十三、赵子几上书说保甲 (第2/3页)

子几的言事书。赵子几说的是:

    ……昨任开封府曹官,往来畿县乡村,察问民间疾苦,皆以近岁

    以来,寇盗充斥,劫掠公行。虽有地分耆壮邻里,大举势力怯弱,与

    贼不敌;纵能告捕赴官,其余徒党辄行仇报,极肆惨毒,不可胜言。

    诘其所以稔盗之由,皆言:“自来乡户,各以远近团为保甲,务觉察奸

    伪,止绝寇盗。岁月浸久,此法废弛。兼初置保甲,所在苟简,别无

    经久约束,是致凶恶亡命于其间,聚徒乘间,公为民患。“今欲因旧保

    甲重行检定,将逐县见户口都数,除疾病、老幼、单丁、女户别为附保

    系籍外,其余主户两丁以上,自近及远,结为大小诸保,各立首领,使

    相部辖。如此,则富者逸居而不虞寇劫,恃贫者相保以为存;贫者土著

    而有所周给,恃富者相保以为生。使贫富交相亲以乐业者,谓无如使之

    相保之法也。所有置保及捕贼赏格,保内巡逻,更相约束次第条例。愿

    陛下赦臣狂愚,假以诘盗之权,使因职事遍行畿县,得奏差选人一两员

    及得选委主簿、尉,与当职官吏参校旧籍置法。于编户之民,不独生聚

    宁居,使桴鼓不鸣;绵以岁时,不为常情狃习所废,规模设施推及天下,

    将为万世常安之术……

    好一个生聚宁居,桴鼓不鸣!在赵子几的言事书里,画出了这样一幅绝美的图画。赵子几绝不是鼠目寸光,他欲以一得之见放于海内,畿县之举置之天下,并誉为“万世常安之术”!

    赵子几之言,轰击着王安石的神经,使他的思维之弦发出了一片和鸣之声,欲富民强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秩序,这就是安定:外无异族入侵,内无盗贼滋扰。盗贼生于庶民之中而使庶民寝食不安,则民何由富?赵子几恰好提出了“万世常安之术。”

    赵子几是站在平地远眺,为村舍绿树所遮蔽,所见并不远。王安石是站在山巅俯视,可以越过云锁雾迷的山岭,看到平畴的绿浪和大河的波涛。

    立法!

    王安石在紧张的思考着。突然,如宁静中击响一声钟罄,昏黑中闪现一点星光,他的心灵一阵颤动,保甲,并非只如赵子几所言,它的内涵,它的作用,要比赵子几所言广得多!曾与赵顼论及的义勇、弓社、民兵诸事仿佛全可入于保甲之中,如此,则保甲非惟安内,并可御外!应立即下司农寺详定!他脱口喊道:“来人,去请吕……”他没有说下去,他想起了吕惠卿为父守制,去了润州,现在是曾布了!

    此时,张世英走了进来,说道:“相公,邓绾邓大人来拜。”

    王安石一笑。不错,邓绾到京了,在紧张的思考中,他把此事忘了。他对张世英说道:“快请。”说毕就迎了出来。

    邓绾是个有心人,早已向在顺天门诇候自己的内侍打听到了王安石的住处。邓绾昨晚是住在顺天门驿站里的,他在东京没有房子,按制可住在太庙附近的官舍里,那是专为州、县官员上京时住宿的。但住在官舍,有一样不方便,只要一住进去,便有两名军士随身侍候,晚上不得外出。那些难得上京的地方官,如何肯这等拘束?因此,官舍虽有,却很少有来京官员去住。便是邓绾,也想在保康门附近赁上一间客房,住得自在。保康门在相国寺桥南堍,离王安石家不远,邓绾便想拜访了王安石再寻住处。

    王安石家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