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西夏出奇兵搗毁了抚宁

    四十九、西夏出奇兵搗毁了抚宁 (第2/3页)

    梁太后接过奏报,略一过目,不觉满面笑容:“如大师所料,大宋国庆州真的发生兵变了!”说完把急报递给灵空大师。

    灵空大师看完,递给罔萌讹后,向梁太后合掌说道:“阿弥陀佛,乘大宋庆州兵乱,我国发兵取抚宁,此其时也!”

    罔萌讹说道:“这个容易,抚宁守军不到二千,役人丁夫二千余,我发兵三万,扬言十万,如石击卵。今夜调兵,明天必取抚宁。逻兀守军只得一千五百人,谅他们也不敢出战!”

    灵空大师说道:“贫僧料想抚宁一失,韩绛必于二、三日内赴抚宁察看,只需埋伏三、五百人,便可活捉韩绛。若能捉得韩绛,则大事可谐。”说到这里,略停一停,接着说道,“到时请太后派密使潜入东京,建言和之议,赵顼无斗志矣!”

    罔萌讹笑道:“大师算无遗策,定如所期。”

    灵空大师说道:“请罔萌讹大人即去调兵,请太后静侯佳音,贫僧告退。”

    韩绛从庆州回到延州只用了两天,刚接过小军泡上的茶,崔进手持一封书函,快步走到书房门口,禀报韩绛:“大人,绥州来的急报。”边说边把书函递给韩绛。韩绛拆开看时,急报上写着“……西夏聚集十万大军急袭抚宁,二千守军和二千民夫全部被杀,抚宁被夷为平地……”

    韩绛如遭雷殛,手中书函掉落地下,半晌不言不动。一个念头冒了出来:抚宁既失,逻兀城如何?筑逻兀城是原定方略的一个部份,有抚宁与之唇齿相依,还可守得,已失抚宁,这逻兀城还守得住吗?假若逻兀再失呢?他急忙命崔进:“立刻备马,我要去绥州察看动静,看看抚宁和逻兀究竟如何!”

    崔进先答应一声“是”,略一迟疑,说道:“大人刚从庆州赶回,鞍马劳顿,绥州之行,由小将前去如何?”

    韩绛想了一想,先叹了一口气,点头说道:“也好,有劳你了。”

    不到一盏茶时,崔进已带着二十名军士在延州去绥州的道上纵马疾驰。傍晚时分,崔进赶到绥州,种谔已去逻兀城。崔进一行人在绥州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去逻兀城。

    逻兀城在绥州西一百里,一路但见白石沙碛,裸山秃岭,一片荒寒。不到午时,崔进赶到逻兀城,此时,种谔正在逻兀城守将李宗师官邸与李宗师、折继世和高永能议事。

    逻兀城无水源,所需用水都从绥德运去。因此,别说洗澡,便是洗把脸都难。自打逻兀城筑就,种谔便分兵一千五百,给副将李宗师守逻兀,自己还军绥德。对种谔来说,比起逻兀,绥德便是安乐窝了。户外寒风鸣哨,室内却不乏红袖绿醑。况且,韩绛授予他节制诸路将军之权,在绥德便显得更具威势。

    西夏兵是乘夜色悄悄围了抚宁城的,抚宁守军一个都没能冲出,逻兀城守将李宗师见了烽火传警才知抚宁被攻。李宗师遂派人急报种谔,此时种谔正与转运判官李南公在官邸闲话。种谔接报,呆在当地,半天说不出话来。

    城逻兀、通银川、取横山,是种谔向韩绛进的方略,并因此受到韩绛的重用。种谔知道抚宁之对于逻兀和重要,更知道逻兀之对于他种谔的重要。在城逻兀之前,种谔令部将高永能领兵六千作前驱,遇夏兵六战六胜。总以为西夏兵已闻风丧胆,怎么忽然攻起抚宁来了?他在房间里边搓着手边打转:“怎么办?”他像是在问自己,又像是在问李南公。

    李南公说道:“事不宜迟,请大人发兵救援。”

    种谔说道:“西夏兵势甚大,贸然发兵,只怕不妥。”他“咳”了一声,接着说道,“或战或守,还是急召折继世、高永能来绥德商议吧!如若抚宁一失,如何是好?”

    李南公说道:“就请大人作书。”

    种谔提起笔来,手竟抖个不住,眼泪也掉了下来。

    西夏兵围抚宁时,折继世和高永能领重兵驻在细浮图,离抚宁不过数十里之遥。种谔召折继世和高永能回绥德,尚未议定战守之策,夏兵已将抚宁夷为平地后退兵。第二天,种谔和李南公同去逻兀城,正与折继世、高永能和李宗师议事,听得门外高声传报:“宣抚衙门崔进崔将军到!”种谔忙说道:“快请!”

    崔进尽管是武状元出身,在军效力时间不长,并无军功,还只是九品武官。种谔驻绥州,韩绛委以节制诸路将军,威势显赫,自非崔进可比。但崔进此行是奉韩绛特命,又长在韩绛身边,种谔不得不卖他的账。众人见礼毕,种谔要崔进上座,崔进自然不肯,再三推让,分宾主坐下。小军奉茶后,崔进问道:“西夏兵围抚宁时,折将军和高将军在细浮图,李将军在逻兀,皆距抚宁不远,如何不去救援?种大人为何反令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