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四、王雱死了,王安石极度伤心,二次辞相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一二四、王雱死了,王安石极度伤心,二次辞相 (第1/3页)

    吕惠卿送走余中,急忙回到书房,思考对策。有王安石押字的那件把吕惠卿投狱勘问的札子就放在书房的案上,吕惠卿只觉心中有一股火正一拱一拱的往上直竄。事情已经十分明白,这半年多来邓绾和蔡承禧的交相弹劾,秀州置田一事根究所连连换人揪着不放,原来都是王安石所为。“是王安石要置我于死地,此心何其毒也!”吕惠卿要反击了。因为现在有了反击的契机,也有了反击的对象,这对象便是王安石。

    笔墨是现成的,吕惠卿铺纸提笔,因为激忿,握笔的手微微发抖,但此时的思惟却异常活跃,诡言谗词如浪涌出:

    ……安石尽弃素学而隆尚纵横之末数,以为奇

    术,以至譖愬脅持,蔽贤党奸,移怒行狠,犯命

    矫令,罔上要君。凡此数恶,力行于年岁之间,莫

    不备具,虽古之失志倒行而逆施者,殆不如此。平

    日闻望,一旦扫地,不知安石何苦而为此也。谋身

    如此,以之谋国,必无远图,而陛下既以不可少而

    安之,臣固未易言也。虽然,安石忌臣之心甚而无

    已,故其所为无所顾藉……此皆奸贼之臣得以擅命

    作威于闇世者也,奈何安石今日之所为乃与之同事

    也?陛下既令安石任政,若至于此而不稍裁抑,犹

    恐非长久之道……

    吕惠卿写毕,走到书架前,取出一个木制小盒,打开后,从木盒中取出两张纸来。这两张纸只有方寸大小,一张纸上写着“勿使上知”四个字,另一张纸上写着“勿使齐年知”五个字。这是王安石写给吕惠卿的私信,无头无尾,意思却是一看便知。“勿使上知”,意即不给皇帝知道。“勿使齐年知”意即不给冯京知道。冯京与王安石年令相同,故称“齐年。”王安石在处置政事时写给吕惠卿的,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王安石并没有或者说没想到要吕惠卿烧掉,是以纸上没有写“付丙”两字。吕惠卿保存下来。并且派上用场了。这可是击向王安石的两根杀手锏!至于什么事不使上知、不使齐年知,是一件事还是几件事,反倒是不重要了。

    吕惠卿把余中送来的那份札子,连同弹文和两张方寸小纸一同封好,送往汴梁。经通进银台司送到赵顼手中时,赵顼正在崇政殿里和王安石议事。

    尽管郭逵领兵南征不久,军队还在路上跋踄,交阯必竟是癣疥之患,赵顼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与辽国的地界问题,两国正在河北勘查交涉树立界址,辽使有点咄咄逼人,但也不像有更大的图谋。赵顼与王安石议事时是从容的。夏天的风带着太阳的热在宫城中徜徉,吹进崇政殿里,吹到王安石和赵顼身上时,已经不觉其热,反而感到一种飒飒的凉——风把热留在了殿外,又搅动了殿里的凉。

    赵顼和王安石没有谈论南方的战事。因为他们并不知晓安南招讨使的鞱略玄机,甚至不知道他们究竟到了哪里。也没有谈论吕惠卿被贬一事。如果能把此事看作是吕惠卿与王安石之间的纷争,随着吕惠卿的离京,这一纷争便告结束。他们谈的是王韶。是王韶与王安石之间的矛盾。

    赵顼对王安石说道:“王韶对朕说,他颇惧步吕惠卿后尘,想外放。大约是因熙河事未能允他之故?”

    “颇惧步吕惠卿后尘”这句话从赵顼嘴里讲出,不过是转述王韶的感受,听在王安石耳里,他的心灵有如被人用荆条抽了一下。吕惠卿的外放,与王安石并无关系。到现在为止,王安石也没有说过吕惠卿一个不是。如果连王韶也以为吕惠卿是因王安石的逼迫而外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