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0、吕惠卿来信言和,王安石心里一阵轻松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一三0、吕惠卿来信言和,王安石心里一阵轻松 (第1/3页)

    一三0、吕惠卿来信言和,王安石心里一阵轻松

    苏轼夜宿燕子楼写的一首永遇乐,第二天便传遍了徐州,燕子楼也成了文人必去之地。这之后不久,苏轼便调到湖州去了。不过他在湖州待的时间不长便犯了事,这在后文交代。现在暂把目光投向金陵,去看看王安石。

    王安石是在熙宁九年十月辞相回金陵的,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到了熙宁十年六月,王安石上表辞使相(不在位的宰相称使相),请宫观。赵顼先是不准,派了中使梁从政赴金陵见王安石,要梁从政硬盯着王安石回江宁府视事后再回汴梁。梁从政在金陵待了一个多月,耐不住王安石再三恳请,赵顼这才下诏,王安石为集禧观使,仍保持使相身份。自此王安石从政界脱身而出,离开喧嚣,归于安宁,人生也就走出辉煌,趋于平淡。若按吴夫人的意思,要王安石在秦淮河畔买了一套房子,白天可见清波与岸草同碧,晚上则是灯火与星月共辉,吴夫人又可养些鸡鸭,正经过起了居家日子。这是吴夫人的想法,原也不差,但王安石喜的是蒋山的松涛云岚和泉声鸟语,打算在蒋山觅一佳地建一别居,啸傲松月,展卷读书,使余生过得安乐又逍遥。王安石有一条理由吴夫人不得不同意,那就是新居要临近太平兴国寺。

    此时王雱固然已死了一年多,王安石每每想起,仍是不胜悲痛。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脱出政事的羁绊,于闲适之中,对儿子愈加不能忘怀。于是,他把用自己的俸禄和赵顼赐给王雱的钱在江宁府上元县购置了三百余亩荒熟田,请旨施给了太平兴国寺,作为常住,在太平兴国寺辟一房间做道场,为父母和王雱营办功德。他把僧人的低声吟唱作为心灵的抚慰和对死者的超度,这也是吴夫人甘愿放弃秦淮河的涟漪,相从王安石于半山楼的原因。

    秦淮河的波光灯影先搁在一边,蒋山的松风山月足可适心怡情。此时半山楼已经落成,却不能说是在蒋山之中。虽借得青山半壁,流水一泓,但去城七里,到蒋山主峰也得七里,是个中间地带。新居已无市廛之烦嚣,寺院钟声远远传来,似有若无,须用耳力捕捉。王安石偶然兴来,也喜四处走走。他素来反对坐轿,以为人抬人太过不平。遂买了一头毛驴,蹄声得得,悠哉游哉。乡农路上相逢,只知他名叫半山先生或半山老人,谁也不知他竟是柄国六年,权倾天下的前宰相王安石。

    闲居也正宜诠释岁月,检视人生。惟其如此,与吕惠卿的交恶成了他难以释怀的遗憾,这种遗憾又无法对人言表,只能付于一声叹息。

    时光在翠峰碧水间流淌,不经意间,王安石生日到了。王安石已经五十七岁,但比起曾公亮和文彦博七十多岁还在任上,罢政似乎是早了一点。他不打算大排寿宴,自然也不会有盈门的宾客。满世界仿佛只有两个人还记着他。一个是当今皇帝赵顼。赵顼差来的中使冯宗道,带来了生日礼物。还有一个是王安石的大女儿王雰,她带着丈夫吴安持的弟弟吴安执前来看望。而吴安执到来,固然使王安石的平静的生活增加了一点生气,也生出了不少麻烦。

    吴安执生在汴梁,家境优裕,和他哥哥吴安持一个样,读书不行,染上了一身的紈绔气。想想也是,现宰相的小公子,又有前宰相这们亲戚,还有谁敢惹他?吴安执玩惯了汴梁的大相国寺,乍来到蒋山之中的太平兴国寺,颇感新奇和有趣。住持怀丙和尚因了王安石的关系,把吴安执安置在寺中的行香厅中。吴安执看着王雱道场上的古怪物事很觉有趣,和尚们的吟唱也甚悦耳,庙中的素餐偶然吃吃也还可口,他在寺中如同在自己家里般自由随便。这一随便,也就闹出点事来。

    这一天是同天节,江宁府知府叶均在寺中建道场,府僚们当会于行香厅。知府叶均派人告诉吴安执,要他搬出行香厅。吴安执是什么人?他可不怕知府。要他搬的人说话少了点和气,没有哄他开心,于是他的公子加赖子、痞子的脾气发足:就是不搬!待府僚们行香毕,坐在行香厅休息吃茶时,吴安执在屏风后谩骂不止。既是谩骂,自然极不入耳。叶均俯首不语,只当没听见,转运使毛抗和判官李琮实在听不下去,毛抗说道:“此儿如此刁蛮搅局,叶大人你忍得,下官我可忍不得。”

    李琮接着说道:“堂堂一府之尊,竟听由此人谩骂,传了出去,这官还怎么做?请叶大人出牒,着两皂隶拿来是问。”

    叶均说道:“此儿名叫吴安执,虽是惫赖,却是宰相吴充吴大人的小儿子,他嫂子王雰是王安石之女,王雰来金陵探望王安石,这吴安执也就跟了来玩。是以下官虽怒,却也不好造次。合府僚属同天节小聚,听凭此儿谩骂确是不妥,下官这就命人拿问。”

    大凡纨绔子弟,喜欢惹事生非又不能担待。吴安执一看府衙的两皂隶来捉他,脚底抹油逃到了王安石府中,而两皂隶也便一直追到王安石府上。

    这时,王安石正在客厅陪着中使冯宗道说话,听得门前有人喧哗,骂什么“小畜生出来,同我去见知府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