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4章 懂与不懂

    第1984章 懂与不懂 (第2/3页)

点上,邓红梅也是严格要求两位女学生的,但凡秦放歌有了新作品,首先肯定是要她们两个先进行各种分析研究,搞得跟写毕业论文一样,她那边通过之后,才能上钢琴去练习。否则,邓红梅觉得练习是没有什么效果的,纯粹图个爽,有什么意思?

    这样的前奏曲和赋格,堪称是复调作品的巅峰之作。事前再怎么分析研究都不过分,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不仔细分析,理清楚各种声部之间关系的话,也是根本没办法练习下去的。

    秦放歌也就这首曲子,为大家不只是商周一个学生,做了讲解和示范。

    邓红梅曾经评价说,“这是首很严谨的三声部结构,具有很强的咏叹性。音乐精炼集中,感情充沛。时而壮美严峻,时而真挚深情的乐思,绵延始终。”

    秦放歌对学生讲时,则说,“前奏曲部分,需要特别注意中音部,抒情的旋律始终贯穿,如同一支小提琴很庄重,崇高的演奏着,然后,把旋律带到降b大调,交到低音部去,从开始到结束,整曲懂是以坚韧的节奏衬托着。”

    “颤音由静谧,仿佛微波荡漾的伴奏衬托,如同长旋律歌唱的感觉,弹出一个基础音,随后不停的,极轻的开始音的交替,不用保持一定次数的振

    动,尽可能的达到平稳流利,结尾停在主音上。”

    “旋律刚由这里产生,接着上声部出现似询似诉的音调,旋律重复着中声部以及切分音,曲谱上表明了色彩,忧郁的。”

    “色彩慢慢变得光明起来,旋律的呼吸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坚定,出现倾向于降b大调的音调。”

    “这里,颤音第四次出现,与其同时出现的是流畅跳进的伴奏。”

    “低音的颤音要弹得黯淡,这是要准备新的感情的增涨,之前出现过的音调,现在低音和高音区依次出现,但呈现出和之前不同的全新的色彩。演奏的时候,必须要突出前后的不同来。”

    “前奏曲快要结束的时候,音乐宏伟,音流在回声似的颤音中逐渐消逝。”

    “声部进行必须达到清楚同一手上的两个声部的声响突出分明,并要达到声部进行的平稳流畅和优美的连贯演奏,有各自不同的音色,这样会更加有效果,也更吸引人。”

    “练习的时候,先把每个声部分开进行练习,等练好之后,然后再合起来练习!自己在演奏的时候,脑子里一定要清楚,每个声部的特点……”

    秦放歌边说边弹,完全是以争分夺秒的速度。

    好在商周集中精神,勉强算是能跟得上他的节奏。他大概也清楚,这可能是还是秦放歌放慢了速度的结果,不知道他平时跟肖雨然她们上课的时候,都是怎么讲的。反正他每周教她们两个的时间也不多就是了,大概就是两个学生一个晚上的时间!

    音乐学院就这么大点地方,可以说,秦放歌在学校里做了什么,吃了什么饭菜,只要肯定用心去打听,基本都是可以查到的。只是,大家不会那么无聊罢了!在音乐学院的学生心中,打听秦放歌的八卦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事情,主要任务还是搞好自己的学业!

    秦放歌也没办法,他必须抓紧时间讲快点呀!

    他这也还才讲前奏曲部分,赋格部分的演奏难度更高。

    这样的复调音乐,也确实能把人的脑子给绕晕。

    赋格曲是四声部的,但真正用四声部的地方其实不算多,对很多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只是,商周并非一般人,他也是有着“钢琴天才”称号的呢!别的不说,志气还是相当高的。他想做的,就是向困难发起挑战,这也是突破自我极限的好办法。

    这会,商周的脑子全速运转,和其他学生一样,他也没曲谱可看,都烂熟于心,不对自己狠一点还真是没办法在秦放歌面前露面。

    秦放歌仍旧还是先帮着他理清楚作品的结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