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二章 损失

    第三百一二章 损失 (第2/3页)

,何况是在中国那地方。虽然学琴的多,天才也有,出青年演奏家的几率也大,他自己还调教出两个名声远扬的中国年轻钢琴演奏家。

    可要说创作的土壤,还是太缺乏,并不只是中国,全世界都一样。似乎,前几代伟大的作曲家们,已将能写的作品,都创作出来了。

    后人只能仰望,演奏,欣赏。

    现在的话,恩斯特也只能选择相信,因为这个世界真的变化太快,让他似乎有些老化的思维跟不上节奏。

    这么多年来,他何曾见过考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却不愿来上学的?眼下就有一个了。

    吴泓芹的父母英文水平不高,简单的对话听得懂,虽然已半蒙半猜知道吴泓芹的意思,但却无力阻止。

    然后,早就准备好的吴泓芹还拿出秦放歌的几张钢琴cd来,放在最上面的,就是其中她觉得最能反应出秦放歌钢琴创作和演奏水平的,那首时长约一个半小时的变奏曲。

    恩斯特也说他一直听朋友推荐,但没时间听,现在正好欣赏一下。

    这会,恩斯特尽管觉得超级不可思议,但已相信秦放歌确实是有水平的。

    不管是他的朋友,还是吴泓芹邓红梅她们,暂且不论钢琴演奏水平如何,这钢琴的欣赏水平,各个都是世界顶尖的。

    他就先拿最上面的cd来听,对他这样的钢琴大师来说,哪张唱片其实都无所谓。也根本不要听完一张完整的唱片,就能大致判断出演奏家们的真实水平。

    这张唱片名字是《有很多变奏的咏叹调》,演奏和作曲者都是秦放歌,恩斯特看了之后还是蛮惊讶的,还问邓红梅她们,是不是这张唱片就一首曲子,她们都点头说是的。

    恩斯特也不多问,直接在办公室放起来,柯蒂斯音乐学院超级有钱,学生全额奖学金,像恩斯特这个副院长的办公室里面的音响系统,都是世界顶尖水平。

    没听几个音,恩斯特就知道,这秦放歌真的是名不虚传。

    单单是这前奏的几个音符,他处理起来就是举重若轻,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了。这种水平,全世界也没几个人可以办到。

    随着音乐的继续,和。很多第一次听这首曲子的资深古音乐爱好者一样,恩斯特心中的震撼更是无以伦比。

    这回,从音响里传出来的音乐,所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体验在演奏水平上的听觉享受。还有,在作曲在创作上的无限乐思,想象力的尽情释放,但这一切,又根据变奏的规则,完美地组织在一起。

    到最后,构筑出的庞大,恢宏,壮观,让人只能仰望的伟大音乐作品来。

    恩斯特自己就是世界闻名,也常开演奏会的资深钢琴大师,自然对这首曲子认识得更加深刻。他也暗自衡量了一下,要他演奏出秦放歌这样的水平来,简直是在难为他。

    他虽然验丰富,可单论天赋的话,还是比不过秦放歌。这点从他对每个音符的音色力道触感等方面都不一致的细致处理,就能听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