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民乐

    第六百五十六章 民乐 (第3/3页)

歌。

    青春正当时!

    二楼的教授老师们在听完陈天虹演绎的琵琶之后,也都在心底发出了青春正好的感叹!

    因为年轻,不管是秦放歌还是陈天虹,都可以无所畏惧,恣意轻狂,用热情和热烈的情感,来面对未来的一切。

    在创作上的手法上,秦放歌也极为大胆。线条的时尚化,活泼程度,也超乎之前大家对民族音乐的想象。

    而且,在琵琶曲演奏到最顶峰的时候,整首曲子,也迎来了第一次真的高氵朝,像是完完全全地,释放了女生们的青春和力量。

    陈天虹的琵琶,没有丝毫的留恋,在最华丽的时候离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笛声悠扬,仿佛从遥远的天边传过来。

    大家的目光,又都不由自主地集中在了肖静茹的身上。尽管他们有意识,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作者以及舞台上的演奏者的节奏在行进。

    秦放歌这家伙也是坏,根本就不给观众们多少思考的时间,就一直带着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徜徉。不过他们似乎也乐于现状,因为不管是什么乐器唱主角,整体的旋律真的都相当优美动听,给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听觉上的刺激和愉悦。

    至于视觉享受,也是相当丰盛的,舞台上女生们的精心打扮,在耀眼灯光下灿灿生辉,美的享受无以伦比出轨秘事

    。

    肖静茹是典型的江南美女,而江南水乡,也一贯以丝竹闻名。她又出身在江南有名的竹笛世家,吹奏的功底自然没话说,清脆悠扬,又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缠绵,细腻婉转。

    当初她给秦放歌的动机,也就是这样的。

    秦放歌虽然没有去过真正的江南水乡,但在文字上,在音乐中,从肖静茹的身上,已经领会到够多的江南味道,还有梦里水乡,那种朦胧而美妙的意境和感觉。

    江南。

    一提起来,就会让人觉得美好。

    秦放歌也不需要真正现实中的江南,他也不喜欢被现代化工业改造过的江南水乡。

    存在他记忆中的,是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美景美酒美女,似乎一切记忆都是美丽的。

    是汉乐府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丽场景。

    还有李太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繁华灿烂。

    所以,秦放歌在给肖静茹创作这段竹笛协奏的时候,也着重表现他所理解中的,江南美景,以及江南美人。

    这些美好的想象,也让这一段音乐,显得格外美丽。

    观众似乎都能通过肖静茹和她的好姐妹们所演奏出来的音乐,欣赏到如诗如画的江南画卷。

    那些小桥流水,河边杨柳,莲动下渔舟,甚至是西子浣纱的美丽场景。

    一切,都那么美好美丽。

    肖静茹空灵悠扬的笛声,也仿佛带领着大家,穿越千年的时空,回到那些对于国人而言,有着深刻记忆的朝代。

    过往云烟,如梦似幻。

    在这段作曲上,秦放歌也真正展示了他对民乐的理解,更让这首作品的整体风格变得不可捉摸。

    民乐系的教授老师们听着都觉得很是欣慰,肖静茹的教授笑得更是格外开心。

    在笛子的这段,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高氵朝,但观众们似乎都不记得有这规律,等他们事后回想的时候,已经来不及。

    负责和声的,也仅仅只有林宝卿的古琴,李若离的笙,谢晓娟的扬琴以及宋娴的古筝,连钱淑媛她们的二胡都没有派上用场。使得整体的氛围更加的古典,要要纯粹的民乐,这一段绝对算得上。

    这也给了其他姑娘好好休息的机会,尤其是一直要负责伴奏的钱淑媛冯璐璐几个二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