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念头

    第六百六十七章 念头 (第3/3页)



    她选的曲目是非常经典的琵琶曲《夕阳箫鼓》,这是一首古老的琵琶曲,但由于古代的音乐,很少有曲谱流传下来,后面演变出来的版本也很多。

    有说是根据白居易《琵琶行》而来的,也有认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更适合这首曲子。

    陈天虹选的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境版本的,她也请秦放歌帮忙,指点‘迷’津。

    秦放歌听她演奏的时候,倒是想起在另外一个世界,还真有改编成《‘春’江‘花’月夜》的管弦乐曲,那就不仅仅是琵琶文曲了。然后,古筝,古琴,琵琶曲都有,似乎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各种类型音乐的相互改编也特别常见,大家也都能够坦然接受。

    就秦放歌自己而言,他倒是‘挺’喜欢《‘春’江‘花’月夜》这样意境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此诗一开始便立意高远,气势雄浑。从‘春’江到海‘潮’,从江树到‘花’林,从月升到月落,从现实到梦境,张若虚给世人描绘出一副似幻似真的图景,苍茫深阔,静谧优美。

    及至后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四句,历来更是被认为包含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性’思考。

    用闻一多曾经说过的话来说,“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没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再听着陈天虹的琵琶,顿时让秦放歌动了创作的念头。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此诗一开始便立意高远,气势雄浑。从‘春’江到海‘潮’,从江树到‘花’林,从月升到月落,从现实到梦境,张若虚给世人描绘出一副似幻似真的图景,苍茫深阔,静谧优美。

    及至后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四句,历来更是被认为包含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性’思考。

    用闻一多曾经说过的话来说,“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没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再听着陈天虹的琵琶,顿时让秦放歌动了创作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