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帖 才子佳人之这份爱没有期限(一)

    第二帖 才子佳人之这份爱没有期限(一) (第2/3页)

    “在下以为,此诗格调新奇,既有童稚的天真,且不拘守古时陈腔旧调。似是全无华丽词汇雕饰,却更见情感之深厚绵长。自然不造作,恰如出山泉水,虽无固定河道,但跳跃曲折,自在奔流。

    再至文字技法,则如有似无,欲寻无迹。说到文法变更,实则令人莫测,往往于意想之中,又突见意料之外。若非醇良通透之心窍,绝不可得此佳作。”

    蔡邕听着卫仲道如此盛赞女儿的诗,捻须颔首微笑。孺子不但出身般配,通晓经史,又生的仪表堂堂,也不曾娶亲,算的上是乘龙佳婿。“贤侄说的不错,此乃小女拙作,贤侄见笑了,也谬奖了。”

    “仲道所说皆是真心流露,绝无客套夸大。小姐能作此诗,令天下多少男儿汗颜。

    且说‘中有尺素书’一句,剖开鱼腹而见书信,虽不符常理却足见情理,更具神味,岂是吾庸俗人等可能想的到的?

    至最末文尾‘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近乎诀别之口吻,不言归期。看似平淡,实则凄美难测。可谓作者不忍直言,闻者不忍细思。

    女公子如此才思敏捷,足见公教养有方。”卫仲道听到蔡邕对自己的称呼愈见亲近,知道自己已经猜对了答案。坊间对于蔡昭姬的褒赏他早已听说,今日真正通过她的诗作了解到她的才思,他才真的相信名副其实。

    而此刻躲在内室的昭姬,听到那悦耳低沉的声音对自己的激赏之辞,反复在心中咀嚼着那句“不符常理却足见情理”,使她顿时有了一种遭遇知音的喜悦。

    寻常男子往往对女子的态度只有托大傲慢,断然不能给出这种评价。就算是自己的父亲,都不能这样了解她。这个卫仲道到底长什么样子,听声音岁数又不大,她的好奇心更重了。

    蹑手蹑脚地,昭姬一点点将珠帘拨开一个缝隙,可惜这卫仲道所站的位置,只能看到一个身着紫色绕襟深衣,略显瘦削的高瘦背影。自己又不好明晃晃地跑出去看一个男人,昭姬有点失望地放下帘子。不防头上的玉钗“叮”地一声,与珠帘相缠相撞,弄出了清脆的声响。

    蔡邕与卫仲道于谈笑间,下意识地向声音的方向望过去。卫仲道转头看到的,是让他永不能遗忘的一对眼睛:清澈如水,又带着一点慌乱和羞涩,似乎想要多看他一眼,却又有点闪烁逃避,如同小鹿一般的眼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