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君臣

    第342章 君臣 (第2/3页)

后,把手往上轻轻抬了一下。

    一直站在崇祯身后的王承恩,看了崇祯一眼,领会了崇祯的意思。

    他连忙向前走了一步,对着杨嗣昌低声说道:“杨大人,还不赶快起来,莫非要让皇上请你不成?”

    “谢皇上恩典,谢过王公公!”

    杨嗣昌听了王承恩这么说,就知道是崇祯的意思,感觉谢恩,才慢慢站了起来。

    杨嗣昌由于年纪较大,跪久后,腿脚血脉有些不通畅。

    在站起来的时候,身子晃了晃,眼看着又要跪下去,身边的王承恩赶紧伸出手来,扶了他一把。

    崇祯看到杨嗣昌的样子,心头的怒火也消退了一些,对着身旁的王承恩,说道:“大伴,给他赐座吧。”

    王承恩听到了崇祯的吩咐后,他把手一挥,立刻就从一旁过来了一个小太监,拿着一张圆凳,放在了杨嗣昌旁边。

    “谢皇上!”

    了解崇祯脾气的杨嗣昌,知道崇祯能赐座给自己,就代表着他的怒火,已经消散了大半。

    杨嗣昌拱手谢过了皇帝后,坐了半边屁股在圆凳上,把身子挺得笔直,恭敬的看着崇祯。

    “杨爱卿,你可有救援济南的办法,绝不能看着济南被鞑子攻陷。”崇祯看着杨嗣昌,问道。

    “陛下,此时各路赶来勤王的大军,全都聚集在京城一带,足有三四十万之多,其中不乏来自山东的数万人马。

    可是这个时候,他们根本无赶到济南支援德王啊,就陛下下令,让他们驰援济南,估计还没打援军抵达,济南就已经破了。

    此时高起潜手里的关宁铁骑,倒是可以赶赴济南,可是高起潜手里的关宁铁骑不足三万人。

    而在济南城外,两路鞑子大军汇合的人马,已经足有五万余众,关宁铁骑去了,恐怕也会被鞑子一口吃掉的。”

    听到关宁铁骑可能会被鞑子一口吃掉,崇祯脸色也是一变,此时的关宁铁骑就是崇祯的心头肉,绝不允许出现意外。

    “哎,难道济南咱们就不管了吗?”崇祯突然间感觉心灰意冷,叹息一声,问道。

    “陛下,鞑子这次入关,完全就是为了劫掠财物,关外苦寒,他们缺少过冬的衣物,粮食。

    等这些鞑子抢够了,差不多也就会自己退走的,咱们现在还不宜和鞑子主力决战。

    咱们大明地大物博,就算被鞑子抢走些财物,也算不了什么,但却可以为咱们争取一些时间。

    等到夏收之后,朝廷的税收收上来,陛下整顿兵马,到时候再找鞑子算账也不迟啊!

    这个时候,真要是为了救援济南,搭进去关宁铁骑,可就不值了。”

    杨嗣昌此时厚着脸皮,对崇祯说道。

    杨嗣昌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就是告诉崇祯,这次鞑子入关,不是为了他的大明江山来的。

    无法就是因为鞑子关外苦寒,想入关抢点财物,粮食等过冬,咱们大明如此之大,鞑子还能抢多少。

    鞑子想抢,就让他们抢吧,济南城再重要,能重要过关宁铁骑嘛!杨嗣昌的意思,就是放弃济南了。

    当然这话,杨嗣昌也不敢明说,但崇祯又不傻,当然听出杨嗣昌话中的意思了。

    至于杨嗣昌话中说的,等夏收之后,反攻鞑子的话,连他自己都不信。

    就凭此时大明每年收上来的两百来万两白银,除去乱七八糟的支出,勉强也就为此辽东防线,还想干其他的,做梦吧。

    而且这两年,朝廷每年收上来的税收,变得越来越少了。

    大明北方各地每年都在发生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流离失所,遍地流民,叛乱横生,税收不少才怪。

    “哈哈,想朕堂堂大明天子,竟然连自己的子民,都保护不了,现在甚至连自己的兄弟都保护不了,哈哈哈……”

    崇祯听完杨嗣昌的话后,强忍着怒气,随即怒极而笑,笑声是那么的无奈,不甘。

    就连此时崇祯身后的王承恩,也是一脸怒意的盯着杨嗣昌,这些大臣一个个什么用都没有,没一个能替圣上分忧的。

    倒是有一个卢象升,可是现在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