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钱谦益的羞怒【2】

    第11章 钱谦益的羞怒【2】 (第2/3页)

   老鸨摇着粉扇,满带微笑摇曳离去。

    ……

    ……

    严府,书房。

    这里的书房因为逢纪的到来,而直接打通了隔壁几个厢房,连接在一起。

    此时逢纪正在熟悉事务,严嵩正在处理一些事情。

    不久后狗腿子严年走了进来:“老爷,事情已经办下去了。”

    严嵩:“钱谦益知道了吗?”

    严年:“回老爷,原本我准备找人去告知钱谦益的,不过不用我们动手,那个老鸨贪财,主动告诉钱谦益了。”

    逢纪在一旁微微一笑:“看来钱益谦已入瓮矣,等下老爷就在内阁推波助澜一把即可。”

    严嵩点头,哈哈一笑。

    严年一脸雾水。

    严嵩吩咐严年:“这两天你整理一下逢纪的一些罪状,还有证据,后日一同交给包大炮,四日后看好戏。”

    严年感觉脑袋不够用,不过很显然大人跟那个逢纪一起搞了一个计划。(好气啊,我竟然看不懂,这个逢纪这么会这么聪明。)

    ……

    第二天。

    继续上朝。

    不过无人奏事,很快退朝了,而严嵩和另外两个阁老来到了内阁办事处。

    内阁办事的地方,就在文华殿隔壁,一个大房子,里面案桌齐全,是内阁处理奏折的主要地方。

    明朝的文官权力中心,也是不断变化。

    先是宰相,然后是内阁。

    在明朝初始,朱元璋设中书省左右丞相,不过洪武十三年,洪武帝为了能够集权所以罢了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

    内阁最初实为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辅助作用,但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内阁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内阁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

    经过大明嘉靖时期开始,因为嘉靖太懒(前期勤政,后期修道),使得内阁权力达到了极盛的时期,此时以严嵩为首的内阁已经成为了成为了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