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运河

    第121章 运河 (第2/3页)

  “杨相公,东面这就是曼湖,往西北处五里,有蛤湖,那边那个是河泊所……”

    杨河看去,沿运河一线,湖泊众多,这些湖泊多被用来作运河的水柜或水壑,理论上周边是不得开垦的。

    因为沼泽多,很多湖边河边也无法耕种,不过生活着许多以打鱼为业的居民,湖边只要有一小块干地,立马挤满了简陋的苇屋,此时杨河就看到一些渔民驾着小船,在满是浮冰的水面以鸬鹚捕鱼。

    也因此这边设有河泊所,以所官掌收鱼税,本地河泊所,也早在洪武十四年就建了。

    杨河等人一路顺河而上,因为沿着河堤走,又骑着马,速度还是很快的,因此一个多小时后,就到了沂河与运河交汇的地方。

    到了这边,就可以看到众多商船了,每年四百万石的漕粮,加上各类大小船只,估计有近万艘,使得运河无比繁华。

    不过眼下漕船不见,商船也不多,却是每年山東南旺、临清一片,每到十月十五日就要筑坝,用作河道的大挑、小挑,一直到次年的二月初一日才开坝。

    所以这个时间段,官民船全部暂停通行,等候来年的开坝放行。

    而在南边的淮安通济闸一样如此,每到六月初,就要筑坝拦黄,避免伏水暴发,黄水倒灌,不再通行漕船。

    运河最繁华的时间段,就是二月到五月,余者船只多是短途,或者花不小的钱,从坝上吊过去,溜夫就是靠这个吃饭。

    眼下流寇李青山堵在韩庄闸一片,更影响了运河船只的通行。

    杨河眺望运河,虽未到繁华时间段,但仍然有不少船只在满是浮冰的运河上行驶,转眼不知过去多少艘。

    张松涛低声道:“相公,若要壮大,此河必须参与,甚至控制手中。”

    杨河心神迷醉,确实,这是一条财富之河。

    他打量周边,这边形成了一个码头集市,堤上有着河神庙,龙王庙,水母庙,晏公庙,船神庙等等众多的庙宇,每座庙皆是香火隆盛,往来舟揖必登庙拜祭,慷慨解囊,敬香施财。

    特别船家在行船前要先祭河神,第一次过河坐船之人要给河内投钱,谓之“买路钱”,以祈求能平安到达彼岸。

    而这边,有着好几条渡船,每船每年征银六两。

    杨河等人坐船过河,马匹也载过去,然后到了沂水北岸,途中也入境随俗往河中抛了一些买路钱。

    话说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当然,看杨河一行人样子,船家也知趣的不敢敲诈。

    过了对岸,杨河一行人继续沿着运河堤边行走。

    可以看出,东岸河堤比这边高,却是为了防止运河水溃入骆马湖,每到汛期,骆马湖水位暴涨,泇运河与骆马湖之间的大堤,随时都有溃决的危险。

    他们沿着运河往北走,总体而言,这边还是繁华的,只乡间人烟较少,却是乱世缘故,盗多肆行,劫则必杀人,或置之沟壑,或漂之河海。

    当然,等闲的毛贼也不敢打杨河等人的主意,所以他们一路行去,皆是无事。

    沿着运河西岸河堤走,杨河也发现一个现象。

    似乎沂河算是大河,水位也高,所以直接与运河无障碍相连,但换成别的小河小流,与运河相接处都有闸,一些湖泊同样如此。

    杨河猜测是运河水位略高,防止运河水倒灌失水的缘故。

    甚至看到一些水位低的湖泊边,还有着高高的土堤,那堤坝两面俱铺着石块,可能为不使运河水压过强导致堤坝无法承受,还在堤上做了一些水门来调节河内过多的水。

    看那些水可通过水门直接流到湖中,或有的流到低地,有的流到堤坝上的小沟内,当作贮水池。

    杨河分析这样水压在两岸的力量就分散了,贮水池里的水可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