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各自的选择

    第六节 各自的选择 (第2/3页)

张”。

    有几名骑兵,不是从这支队伍里跑出来,去各支队伍传递很简单的命令---全军进攻。

    然后呢?怎么迎敌?哪支队伍在中间?一旁的队伍如何掩护他们?这种最基本的队列都不说,就是让这群人一起上...

    王洛看着传递命令的使者,最终什么也没说。

    不是时候。

    他离开队伍,驱马走上旁边的一处高地,观察起战场。

    也许是统率点发挥了作用,并没有人管他。

    这里不是山地,但也不是纯粹的平原。整个战场呈一个扁平的C形,黄巾军的营地扎在山坡上,C左侧的中央地带。营地附近,周围有些山坡秃了,被黄巾军伐做木柴或者营地的栅栏。而队形整齐的汉军步兵大队,以及少量骑兵,从C的缺口处袭来。人数...应该是七百人左右,黄巾军的四分之一。

    看到黄巾军攻来,这支汉军就在一处坡地上停下,阵中射出了几轮弩箭。

    黄巾的将领为什么选择进攻?在营地里,利用高地优势,等待汉军来攻不是更好吗?还是说因为人数上的优势,对胜利有信心?

    乱哄哄的前冲的黄巾军并没有因敌方的弓箭而停步,反而加快了冲锋的速度。这是对的,显然,这些黄巾士兵并非第一天上战场。虽然队形混乱,毫无秩序。但他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冲向敌人的时候,黄巾士兵们依靠什么行动?本能。这是肉体方面的。精神方面呢?他们战斗的目标是什么?相信了张角,打算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受到了委屈,生活过的不好,因而希望反抗,而那位宗教领袖提供的内容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汉军的心理状态又如何?他们对自己的待遇和要做的事情满意吗?他们奔向战场的时候,是勇敢的还是怯懦的?是非战不可,还是因为从众心理?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做,所以这么去做?

    慢慢的,两军靠近了。从王洛这边看来的右侧,一支约有四、五百人的黄巾军队伍,已经接近了汉军的左翼。面对这样的敌人,汉军的整体岿然不动,只有接敌的那部分厮杀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