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名记是这样炼成的(下)

    第十一章名记是这样炼成的(下) (第2/3页)

卡。何飞带着王蕾林艺和熊启坐旅行车,皮卡却装了满满一车衣服食品,都是给孩子们准备的礼品。何飞还算是通情达理,知道这是下乡,没像一般土豪那样张扬出门非豪车不坐。

    十多人分乘四辆车,浩浩荡荡奔赴鱼头村。到达青山县城的时候,县里让一位副书记和宣传部长陪着去了磨盘乡。到了乡里,又是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亲自出面,陪着去了鱼头村。等真正到了鱼头村的时候,原本四辆车已变成了十多辆,排成了一个长长的车队。

    高明看着眼前这阵势不禁哭笑不得,心想看今天的场面,还真说不清楚谁才是主角。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是高明和阳州日报。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真正热闹的戏码还在后头。

    到了鱼头村一看,村里的工作还做得真不含糊。为了不让领导们辛苦,村干部让八个居民组都派人把十四岁以下的留守儿童领来,集中到了村委会旁边的打谷场上。但那乱七八糟的场面一看就让人傻了眼,大大小小的孩子有的站有的坐有的满地乱跑,大呼小叫吵吵嚷嚷好不热闹,简直乱成了一团。

    看来这里的乡村干部,以前大约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由于缺乏经验,这时也有点手忙脚乱。虽然他们平时对付村民都很有一套,但那些招术对这些小孩却毫无用处,因为小屁孩们根本还不懂什么叫权威,所以也就没把领导们当回事。

    县里乡里的领导们进场还发现一个问题,按人口普查时统计,鱼头村留守儿童不到一百名,但此时打谷场上的孩子黑压压一片,少说也得近二百人。看县领导拉了脸,乡领导立即把鱼头村村支书老江和村主任老梁叫到一旁,劈头盖脸先是一顿臭骂,然后才问怎么回事。

    老江说领导你们其实都知道的,这事不能赖我们。

    然后两位村官就使劲起诉起苦来。

    谁都明白,他们说的都是实际情况,很多事村干部也无能为力。比如眼前这事,村里通知下去之后,各居民组都开始动脑筋打歪主意。狡黠的村民们都知道,凡参加这种活动都有好处,于是各种馊点子就冒了出来。

    为了多弄点礼品之类的东西,他们恨不得让所有适龄孩子都来冒充留守儿童。为了防止露馅,还特别强调孩子的父母和监护人都尽量不要去现场,省得到时候呼爹叫娘的丢人现眼。

    虽然这些安排得都不错,谁知一到打谷场上,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成了没人管得了的野孩子,玩的时候撒起欢来就跟疯了一样。

    此刻打谷场上大多都是十岁以下的小屁孩,由于农村重男轻女,人们用各种办法进行性别选择,所以男女比例失衡,男孩子特别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来就最顽皮,也最不让人省心。场上男孩子一多就更让人头疼,各居民组负责带队的人喊哑了嗓子,管住了这个却管不住那个,谁也没有办法。

    按照乡上的安排,本来有一个仪式,让县里领导和阳光集团董事长何飞讲点什么。但真到了现场,才发现小孩子凑到一起,便只顾玩耍,打打闹闹,根本不听任何人招呼。村支书老江本是个精明人,此时也已急得满头大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老江对着麦克风扯开嗓门大叫,安静!安静!不许再闹!不许乱跑!各组的人把你们带来的小把戏管好!否则你们拿话跟我说!

    尽管老江干吼了半天,场上仍然乱得像一锅粥。小把戏们该玩还玩,该跑还跑,该哭还哭,该笑还笑,该闹还闹。

    何飞坐在老江身后不远的地方,一直在H县上的陈副书记和王部长说话。两位县领导看场面一直控制不住,渐渐就有点不高兴了。陈书记皱起眉头摆脸色给乡干部看,乡干部就冲都老江使劲瞪眼,老江一急,扩音器里粗话都骂了出来,场面却依然毫无改观。

    何飞原本觉得孩子们吵吵闹闹也不是什么大事,而且还有点好玩。但后来看县里乡里几位领导,为这事弄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想想毕竟也是为他挣面子,就有点坐不住了。

    何飞起身跟两位县领导打了招呼,就走上前来,从老江手里接过麦克风。他清清嗓子,用宏亮的声音大声地说,孩子们,孩子们,不要闹了好不好哇?听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