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怨怼

    第二十七章 怨怼 (第2/3页)

命又有贞洁牌坊,朝廷嘉奖的典范,老一辈人多数也知道当年永乡侯府什么情况,你还有永乡侯府能有今天都是周太夫人的功能,平日里都顾及着死去老侯爷的名声,大家就不多说,心里都是清楚的,你要稍微埋怨一句叫外人听见了,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你淹死。”

    许大老爷脸如死灰,为什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告诉他,永乡侯府是这样的情况?早知道是这样,借他一万个胆,他也不敢违逆太夫人半句。

    是,平时大家偶尔也在他面前说,周太夫人如何了不起,如何辛苦持家,要他千万孝敬太夫人,他开始是感激的,不过慢慢的,听得多了,厌烦了,那些人时时刻刻在提醒,他不过是一个别人捡来养的乡下孩子。

    当初他过继的时候,已经中了秀才,谁不称赞他文采好?他便想着就算不过继,凭自己的才学,一样可以中举人,然后进京赶考,中状元,真真正正获得荣誉。

    可就因为过继,他的科举之路断送了,只能捐了个小官,兢兢业业半辈子才不过是当了个五品编修,就这样,还有人说他是个靠祖荫的二世祖。

    对,他没有错,这一切都是那个老妖婆的错,难怪她一辈子没有儿子,心太毒了。

    酒桌上,族中的长辈都没有注意许大老爷一脸的怨愤与不甘。

    永乡侯府需要钱,除了求周太夫人回来,还有一个办法,尽快把儿媳妇娶进门得一大笔嫁妆以解侯府燃眉之急。

    都是耿氏闹出来的,尽管许大老爷此时吃了耿氏的心都有了,却也只能先放一边,让耿氏去跟永乡侯府说,尽早让苏大小姐过门。

    耿氏也知道府中如今形势危急,生怕许大老爷把帐算在她身上,赶紧去了。

    远平伯府其中也有些心急,她们知道周太夫人搬去庵堂的事,京中议论纷纷,都在暗指许大老爷夫妇不孝,硬是把对他们恩重如山的嗣母给逼进庵堂。

    据说有御史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只待周太夫人露出一点口风,就要开始弹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