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清庭悖时 末皇帝黯然离宫

    第54节 清庭悖时 末皇帝黯然离宫 (第2/3页)

    “告诉外边,事情还在商量,先不要开炮放火,再延长20分钟,如果还谈不妥,再开炮放火不迟!”

    溥仪听绍英传来此话,胆颤心惊,立即答应迁出故宫,随即交出印玺。在鹿钟麟、张璧、李煜瀛的监视下,一同离开紫禁城,到什刹海甘石桥他父亲载沣的醇亲王府故宅居住。宫中太监、宫女都任其自由迁出宫外,回到民间。从此,大清皇帝便不复存在了。

    废除溥仪尊号、令其出宫一事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社会舆论的普遍赞扬。溥仪迁出故宫的第二天,北京全城悬挂五色国旗进行庆贺。

    冯玉祥基本上已经扫除了与国民党合作的障碍,可还是没有孙中山北上的消息,他又一次向广州发电催请。

    孙中山率领的北伐大军,乘直系军阀自顾不暇之良机,迅速进占大庾、赣州,并向吉安进发,计划前进到武汉与北京呼应。

    接到冯玉祥的催促电报,孙中山即由韶关返回广州,在元帅府主持会议,讨论应变方针。会上,多数人认为北方局势变幻莫测,安全没有保障,不同意孙先生北上。

    中共也派李大钊、谭平山等人参加会议。李大钊听了国民党人士的发言,起身说道:“中山先生作为全国领袖,宜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北上进行革命宣传,以在全国制造舆论并取得民众的拥护。如此,我们进可制胜军阀,退可扩大宣传……”

    孙中山听了频频点头。等李大钊讲完,他即起身任命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谭延闿驻守韶关,主持北伐军事。

    孙中山开完会,就嘱咐他的爱妻兼秘书宋庆龄着手起草《北上宣言》,并讲了《宣言大意》。翌日,《北上宣言》草就,宋庆龄将《宣言》递与孙中山。孙中山接过,只见上面写道:

    北上宣言

    国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维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语其大要,对外政策:取消一切不平等之条约,改变次殖民地之地位。对内政策:划定中央与省之权限,同时确定县为自治单位,以深植民权之基础;且当以全力保障人民之自由,辅助农工商实业团体之发达,谋经济、教育状况之改善。

    盖对外之政策果得实现,则帝国主义在中国之势力归于消灭,国家之独立自由可保;对内政策果得实现,则军阀不致死灰复燃,民治之基础莫能摇动。

    然自民国成立十三年间,帝国主义与军阀互相勾结,遂使此等关系民国存亡、国民生死之荦荦诸端,无法实现。

    军阀所挟持之武力,得帝国主义之援助而增其数量。此自袁世凯以来已然。然当其盛时,虽有帝国主义为之羽翼,及其败也,帝国主义亦无以救之。民国七年以来,吴佩孚用兵亦无往不利,骄气所中,以为可以力征经营天下,至不恤与民众为敌,屠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