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 张云逸受阻乐昌河

    第170节 张云逸受阻乐昌河 (第2/3页)

徐向前又问他:“你对我们的战术有何看法?”

    败军之将能说什么呢,岳维峻摇摇头,然后说道:“请不要杀我,我愿意答应你们的一切条件……”

    这次反“围剿”之后,鄂豫皖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扩展,形成了东西长约300余里,南北宽约150余里,人口达200多万的赤色区域。红四军也发展到4个师2万多人。

    话说张云逸、邓希贤率领红七军到达湖南道州,何键闻讯,调兵从三面包围过来。张云逸自知不敌,即借夜色掩护,率部向南退往江华。

    这是一个奇寒的天气,鹅毛大雪伴随着刺骨的北风,漫天飞舞。张云逸与红七军指战员一样,还是身穿单衣、短裤,脚下的草鞋早已破烂,一个个冻得脸色发青,手脚麻木。张云逸牵着满载伤病员行装的战马,一边走一边向大家鼓励道:“我们去江西与毛润芝领导的中央红军会合,还要走很远的路。你们大多来自右江,那里气候暖和,可这个地方很冷。我们不仅要战胜白军,还要战胜饥寒。你们身穿单衣、短裤,在冰天雪地行走,恐怕还是第一次。但我们是具有钢铁意志的红军战士,是一定能够战胜风雪,夺取胜利的!”

    说来也怪,刚才指战员们都还一个个双臂紧缩,步履蹒跚。张云逸的一番话,就像一股暖流从全身通过,绷紧的神经放松了,倒感觉不那么冷了,步伐一下子轻快起来。

    经过90里的急行军,赶到江华。江华还算富庶,张云逸、邓希贤在这里初步解决了部队的冬装,并获得了休整的机会。但两天之后,湘军又追踪而来。为摆脱湘军,张云逸只好带领全军翻越桂、湘、粤三省交界的老苗山。

    这老苗山,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道路崎岖,土匪和反动民团很多。但比起湘军的钢枪大炮,这都不算什么。张云逸指挥部队,边走边打,终于翻过老苗山,到达广东连县。经过长途跋涉和一连串的战斗,部队又减员很多,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红七军前委决定将部队缩编为第五十五和五十八两个团。五十五团团长由龚鹤村兼任,政委袁任远;五十八团团长由李明瑞兼任,政委李谦。根据李明瑞的表现和工作需要,红七军前委批准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并增补为前委委员。

    为剿灭朱、毛所率的4万红军,蒋介石已经够头疼的了,又闻张云逸、邓希贤所率的红七军在湘、桂交界迂回穿行,大有与朱、毛合兵一处的趋势。因而急电湘、粤军阀派兵到宜章、乳源、乐昌、韶关等地防堵。陈济棠接到电报,立即派一个独立团跟踪追击,企图把红七军消灭于东进途中。

    可张云逸率领的这两个团却不是好对付的。陈济棠的独立团不仅没有消灭了红七军,反而被张云逸在乳源县的梅花村抓住战机,杀伤1000多人。尔后红七军迅速撤离,转战到韶关、乐昌之间的杨溪,准备渡过乐昌河,直奔江西。

    乐昌河又名武江,从坪石经乐昌县城往南,直向曲江流去。河水冲击着沿岸岩石,哗哗作响,如同万马奔腾。显然,要在这样深的河流徒涉是不可能的。红七军前委因而决定:由邓希贤、李明瑞率领五十五团先渡,张云逸率领五十八团和军直属队殿后。这样,一旦在两岸遭敌袭击,可以相互掩护。

    杨奚渡口水深浪急,而可供部队渡河的工具仅有两条破旧的小船。一次只能乘坐20多人,来回一次需要十多分钟。渡河进展十分缓慢。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才渡过了五十五团和五十八团一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