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大通铺

    第九十四章:大通铺 (第2/3页)

    有人会说了,3000欧元,等于22000多软妹币呢,这收入还不高?

    但你在欧洲,是没有办法按着汇率来花钱的。

    你在国内买一些矿泉水一块钱,花的是软妹币,你在欧洲买一瓶矿泉水也是一块钱,花的是欧元,单纯以购买力和物价来讲,欧元大概要比软妹币多出一倍左右的购买率。

    也就是说,这些人在欧洲,赚两千欧元的,买东西的数量,基本上跟国内赚四千块钱的人是一样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那就是欧洲的税收。

    国税那就不说了,要比国内重的多,单是买东西的双向收费,还有小费,就足够欧洲的人喝一壶的了,一个东西,在国内是单向收费,只是卖东西的人收税,但在欧洲,你买东西也是要交税的,同样的,小费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你去吃饭,去酒店入住,等等,只要人家给你服务了,那你就需要给对方小费。

    欧洲的小费和美国一样,基本上是总消费的10%-15%,当然如果你想要多给也没有关系。

    比如说你吃饭,花了100欧元,那你就需要给110欧元,那十欧元是小费,这是必需要给的,不给人家是不会让你出店的,所以说这最少是百分之十。

    这就相当于又多出了十分之一的开支,所以说实话,这些发达国家的空气好是好,食物安全是安全,但单纯的来讲,国外的年轻人,确实是要比国内的混的惨一些。

    对了,还有国外相当的不方便,在国内百分之九十的地区已经普及的手机支付,在国外是几乎没有的,因为国外的银行,都是财阀和个人的,每个银行的系统是不一样的。

    银联这种东西,在国外是不存在的,所以有些饭店只可以用这个银行的钱来支付,有些则只能用另外一个银行的钱来支付,而欧洲和美国,几千家银行,完全没有办法。

    刷卡有的时候都刷不了,就更别说是手机支付了,在国外基本上都是花现金的。

    好吧,话题扯远了,如果说外国和国内有什么最大的不同的话,那就是房价和消费观念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