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毒虫聚集

    第五章 毒虫聚集 (第2/3页)

有鸡冠蛇这种蛇类,然而并没有发现过任何实体,也没有标本存在。

    应该是某种蝮蛇或者烙铁头一类的蛇的肉角被看成了鸡冠。

    毕竟如果有人遇到这种危险的蛇类,应该是不会靠近的。

    “棕榈蝮蛇是一种很独特的蛇类,一般蛇类都会有保护色或者伪装色,躲藏在伪装之中突然袭击猎物,不过这种蛇类颜色显眼,它们套路相反,它们用显眼的外表让动物认为它们是新鲜的果子,然后前去品尝,结果只能是被品尝。”

    “我去,动物界都开始玩儿套路了么?”

    方宏:“动物界玩儿这种无间道套路已经玩儿了几亿年了。”

    “今天这运气,我们先后遇到了中美洲十二大金刚中的跳蝰蛇、棕榈蛇、角雕,要不是不用下海,我都感觉能把十二大金刚遇全了。”

    事实上,中美洲十二大金刚这部片子,就是一步央视和外国不知名假科学家合作的片子,让十二大金刚这个名头广泛传播,实际上非常不准确。

    比如位列其中的箭毒蛙,首先,地球上能够产生毒液的生物非常少,蛇类的毒液源于它们的蜥蜴老祖宗,蝎子的毒液源于酸性肌体,除去蝎子和蛇,我们日常听说的毒虫都名不副实。

    首先就是蟾蜍,蛙类中最厉害的毒素当然来自于箭毒蛙,但是它不会咬你一口导致你中毒,需要你咬它一口,傻逼才回去咬箭毒蛙,所以它们虽然剧毒,实际上没有半点威胁,就像之前在佐埃部族,佐埃人毫不犹豫用箭头洞穿了箭毒蛙然后射箭一样。

    虽然号称0.0003克就可以毒死一个成年人,可是全世界一年到头也不会有一个人被箭毒蛙毒死。

    原因很简单,需要上千只箭毒蛙才能提纯一克毒素,生物学家习惯了吹牛逼,箭毒蛙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们的悲惨命运,就是用来被插箭头当做毒源的。

    除了蟾蜍,还有蝙蝠,也是没有毒的,顶多有狂犬病毒,却不是它们自带的,更何况中病毒的蝙蝠本身也是要死的,普通蝙蝠并没有带狂犬病毒。

    至于蜘蛛一类的,它们的毒素非常微量,除非身体不好的人主动去招惹最毒的蜘蛛,一半人被咬后基本不会有事,当然了,也变不成蜘蛛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