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送故友突闻惊变(中)

    第五十七章 送故友突闻惊变(中) (第2/3页)

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弟子之礼。

    “六阿哥在用功?好!好!卓老大人劳苦功高,真是教导有方啊!”和珅看着面前的这位弟子,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过身去,说话中不着痕迹地拍了拍卓秉恬的马屁。

    “呵呵,六阿哥聪慧好学,老夫只不过是尽师教之职而已,谈不上什么劳苦功高。”卓秉恬笑呵呵地捻着胡子。

    和卓秉恬没有营养地聊了几句客套话,和珅渐渐把话题转移了出去,向他问了些奕訢这几个月的学习情况。等卓秉恬一一回答,再说了点恭唯话,充分地满足了这位老夫子的虚荣心后,和珅这才提出想考核一下自己走前留给奕訢的那些“功课”,卓秉恬听了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起身先行离开了。

    “老师!你怎么走了这么多日子才回来?”

    卓秉恬刚走,奕訢就向和珅急急地问道,并好奇地向他打听江南的风光人情起来。

    朝庭的规矩,皇子在未成年前,或者未领圣意是不能随便出京城的,再加上奕訢现在又是求知‘欲’最强的年纪,对于江南的事特别感兴趣。何况对于奕訢这个弟子,和珅又特别的喜爱,所以耐着‘性’子和他讲了好一些江南的事,并着重说了上海通商之后的变化。

    “听说上海不只是个小渔村么?短短的几年里,真有那么大的变化么?”奕訢眨着眼睛,努力去想和珅为他描绘的那种景象。

    “六阿哥,你要记住凡事都有利弊两面,《五口通商条约》等和和约,虽说于国有弊处,但也不能否认,与外通商这条实际上也对国有大利。如今上海等五口一开,洋商、内商源源汇聚,促进商贸,改善民生,进而发展城市,这都是好的一面。要不然,一个小小的上海,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日子变化这么大了。”

    借着这机会,和珅不忘记为奕訢解说一番,并向他剖析通商的好处和洋人重商的历史,并且让奕訢学会把通商条约中的政治与商业分离开来区别对待,找出其中的有利、有弊的地方。

    “奕訢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就如古之所言,剑既能刺人,但也能伤己,关键是如何使用是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