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山河锦绣 第四十三章 变制度回疆有乱

    第五卷 山河锦绣 第四十三章 变制度回疆有乱 (第2/3页)

方式取得合适人才。

    接着,又借鉴前明内阁制度组成内阁,还在各部之上,皇帝之下新设首相一职。    由群臣推荐,同治提名。    和珅首次出任其位。    不过这首相不等同以前的丞相。    虽有其名却无其职,只不过是替皇帝打理国政的帮手。    和珅德高望重,担任此职名正言顺,又能平稳过渡各部改制,取得实效。

    朝廷改制,前后经历三年,这才全部完成。    至此,中国虽不是什么英国地那种君主立宪制度,但与德国相比也相差不远。    而且通过如此改制,既加强了国家各部的工作能力,使得朝廷政令畅通,更避免各部原本职能的‘混’‘乱’。    同时还稳固了皇权,使皇帝能更好地控制住国家政权,及时了解国情状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作出合理判断。

    另外,科举的改革也逐渐带来了成效,和珅对此是费尽心机,他深知科举制度的根深蒂固,所以才上折提议用十年的时间缓缓进行,免得触及天下读书人产生强大的反对力量。    虽然现在反对地声音依旧不少,可因为有了充裕的过渡时间,再加上各种不同类型的衙‘门’成立,给学子们出仕为官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多,两者相比,其利远大于弊。    不出几年时间,在那些学堂毕业的学子们就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随着不断有新鲜血液地注入,更稳固了变革的基础,此消彼涨之下,那些原本反对派和保守派,在这种大局下几乎没有半点回手之力,渐渐失去了影响。

    这些年的开放‘门’户,发展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等等,还给国家带来了财政上的宽裕。    如今,光是每年在海关的税收,就足有近八千万两白银之巨。    比较起当年乾隆之时,现在海关一项的收入就能抵得上当年全年的总收入,何况国内还有各种商税、农税等,合计在一起,一举更突破了每年一亿九千万两之巨,其数额之庞大,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不仅如此,随着国家的整体复舒,快速发展,这些收入每年还在急剧增长,以商部和总理衙‘门’协同计算,得出预计不出五年时间,国家收入很可能就会超过三亿两白银天文数字的结果,让同治看了满心欢喜,信心倍增。

    当然,在一片大好局势之下,难免也有不尽人意的事发生。    比起中国东南半壁,西北地区地发展实在缓慢。    这其中既有历史地原因,也存在着‘交’通、地理和民族之间的各种问题。

    中国地铁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修建,现在半个中国已经初步建成了铁路网,而西北地区的铁路建造也已上了朝廷的规划之中,以朝廷来看,只要等沟通东西两端的铁路建成后,依托朝廷现在的财力,改变西北地区落后贫穷的状况是指日可待的。

    可谁也没有想到,趁着中国致力于建设的时候,远在中亚的浩罕汗国却蠢蠢‘欲’动,把魔爪悄悄伸向了新疆等地。    浩罕汗国的阿古柏以同宗同族,信仰为由,在天山南北挑起事端,以利或以权,勾结大批阿訇、和卓、伯克和地方官吏,瞒着朝廷悄悄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