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遗作

    第339章 遗作 (第2/3页)

音乐的领悟达到最高境界时的作品。

    因为这个缘故,这首歌在张雨生所有的作品中,也算是知名度极高的一首。

    长期以来,乐迷们对这首歌的难度,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

    这首歌难度大不大?不大。

    这首歌难度大不大?很大!

    其实,这个问题,以上两个答案都成立。

    如果单纯从旋律来看,这首歌的难度并不算很大,大概比他的代表作《大海》稍强有限。

    它的难度体现在于张雨生演绎时所展示出来的演唱技巧——一连串的真假声转换。

    打个比方,这就像是跑一百米和跨栏跑一百米之间的区别,两者其实不是一个概念——如果只是要把这首歌“不走调”地唱下来的话,其实并不算难;可如果要把这首歌严格按照原唱者所选择的诠释手法去“翻”唱的话,难度就非常大了。

    所以,难度不在这首歌本身,而在原唱者张雨生那儿。

    在刘可韦开唱之前,Dana已经认真地聆听过一遍原版的演绎,在刘可韦唱完之后,Dana一边颦眉思索着,一边将原版又听了一遍。

    “刘先生,您知道这首歌的难点在哪儿吗?”Dana摘下耳机,顺势甩了甩头,长发飘逸如诗如画。

    作为张雨生的死忠,刘可韦自然关注过网路上很多对于他和他作品的评价,这首歌也不例外。

    “嗯,听说过。据说是副歌部分的真假声转换技巧难度很大——‘于是爱恨交错人消瘦’的‘消’字,还有‘于是悲欢起落人静默’的‘静’字,这两处都是假声,而其他则是真声。偏偏这两个字都是在句末位置附近,又是开口音,发声的同时要吐出不少气,然后还要高质量地用真声唱出该句最后一个字,这一连串的真假声转换,外加气息控制的问题,是这首歌的难点,对吗?”

    刘可韦选择了自己看过的一种比较主流的乐迷观点,来解释这首歌的难度所在。

    Dana笑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说得大致正确,但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以张雨生前辈这首歌的诠释方式而言,不存在所谓的‘真声’或者是‘假声’,他用的其实都是‘混声’——即真声与假声兼有的唱法。而你们所谓的‘转换’,只不过是调整其具体构成比例而已。”

    刘可韦脸上一片茫然之色,Dana没理他,自顾自地又说了下去。

    “这首歌大部分歌词,您都能很稳定地用真声唱出来,可见这首歌的音调,对您而言并没有什么难度。不过,您基本不会用混声的技巧,所以在诠释您所谓‘真假声转换’的地方,处理得算是比较失败。”

    刘可韦眨了眨眼,偷偷地吞了一口唾沫。

    姑奶奶您说了那么多,到底是打算收下我,还是不收呢?

    “说实话,之前我对您的要求可能有些过于严格。那是因为西卡曾经告诉我,您已经二十五岁了——在您这个年纪,想要在唱功上获得明显的提升,需要付出比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们更多的努力才行;而作为成年人,却往往精力比孩子们更容易分散到各种乱七八糟的地方去。所以我对您的要求,肯定会比在我这儿学声乐的其他孩子们要高得多——这个理由,您可以接受吗?”

    原来是这么回事……刘可韦这才恍然大悟。

    既然姑奶奶您说得这么在理,我还能说不吗?

    那么,您这是终于决定要收下我了吗?

    于是刘可韦咧嘴苦笑一下,默默地点了点头。

    “别着急,别着急,除了要求会比普通孩子更严格之外,我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