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第446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第2/3页)

在分歧,制片人的立场倾向就分外重要了。

    换句话说,在《寄生灵》这部电影里,真正具有最后决定权的,正是制片人。

    “当时两位制片nim都没有第一时间表明自己的立场,而是劝编剧nim和导演nim趁着还没有正式开机,先好好考虑两天,然后再一起坐下来谈具体的处理方案……”

    “是出于慎重其事的考量,还是单纯想要拖时间掩盖矛盾呢……不过,看起来这两位制片人当时的立场,应该并不反对就剧本的某些细节进行修改啊!为什么现在看来像是编剧nim的意见占据了上风?”

    文根英摩挲着下巴,自言自语地陷入沉思。

    “如果说还有什么存在,能够压过制片人nim的话,那大概只剩下出品方插手的可能性了吧——你们这部电影的出品方,是哪家公司?”

    所谓的出品方,就是一部影视剧作品的投资者。

    其实这又是中国影视圈“惯例”与国际不接轨的一个细节表现——中国的影视作品在字幕中往往会打出“出品人”这个头衔,其实就是投资者或者投资公司的法人代表。

    甚至还有所谓的“联合出品人”,其实就是多个投资者一道署名的意思。

    而在国外影视剧作品中,老板们一般是不会凑这个热闹的。所以就只有“出品方”而没有“出品人”。

    理论上来说,出品方只负责投资,具体的拍摄工作是由制作人掌控并向出品方负责的——正如纳克森集团与以前的刘可韦、现在的车光龙以及《六道劫》之间的关系一样——作为纳克森的代表,赵常务都通常不会直接介入游戏研发工作,只会提出各种要求:成本控制、版本期限以及次留率、付费率之类的预期目标。

    但是理论毕竟只是理论而已,出品方直接干预拍摄这种不规范的情况偶尔也会发生,甚至可以说实际上并不能算太罕见。

    比如说,大家都懂的“带资进组”。

    如果真像文根英所猜测的那样,是出品方在背后发力,给了编剧金宥拉某些方面支持的话,想要改变这个结果的难度就相当大了。

    毕竟真正掏钱的才是“说了算”的老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