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仁义之邦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六十三章 仁义之邦 (第1/3页)

    (一)

    过淮水的时候,虽然也是浊浪排空、一泻千里。可是,由于有了先前过汉水之时的经历,伍子胥等人对此已经没有那么好奇了,仍然由唐晓晓寻了船家摆渡过河。

    过了淮水之后,便是宋境了。

    站在河岸之上,望着淮水的雄壮气慨,遥想当年宋襄公与楚成王在此决战之事,伍子胥心中不禁颇有感慨,仿佛听到了当年那场无尽的战马嘶叫声和杀伐之声。

    当年,宋襄公与楚成王正是在淮水边交战的。当时,如果宋襄公采纳了公孙固的意见,趁楚军阵脚未稳或是渡河之时突袭楚军的话,或许会是另外的一种结局。

    可惜,迂腐的宋襄公却因“仁义”的束缚而错失了战机,招致了后来的惨败。

    仁义,若非没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的话,是根本行不通的。

    遥想当年,伍子胥感觉杀伐之声就响在耳畔。

    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之下,不知掩埋了多少尸骨?虽然当年宋襄公与楚成王的一战,距今已足足过去了一百多年,可是刚一踏上这块土地,伍子胥便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肃杀之意。

    那种感觉,就好像无数的冤魂在哀嚎,在哭泣,在诉说着当年的种种不幸。

    “伍兄,你在想什么呢,那么出神?”见到伍子胥低头沉思,唐晓晓好奇之心大盛,忍不住问道。这一次,唐晓晓实在猜不出来伍子胥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伍子胥从神思中回过神来,轻轻叹息了一声,道:“唐兄!也不知道为了什么,我方才突然想起当年宋襄公与楚成王在此地的那一战来了。虽然宋襄公以仁义著称,可仁义之师却敌不过楚成王的虎狼之师。由此可见,战场之上,特别是在两对垒之时,光有仁义是不够的。”

    伍子胥口中所说的这一战,虽然并非什么著名的战役,可却因宋襄公的迂腐而留笑天下,是以龙猛、孔武等人对此战也并不陌生。就连枝如雪灵,对此战也是有所耳闻,只不过不清楚当时具体的情况罢了。

    龙猛眼中神光一闪,问伍子胥道:“伍兄!你说,当年宋襄公如若采用了公孙固的建议的话,趁楚军渡河或是阵势未成之时就率先发动攻势,会不会出现另外的一种结局?”

    伍子胥叹道:“龙兄!你是有所不知,如果当年宋襄公采用了公孙固的建议,只怕最终的结果也是一样的。毕竟,楚国在各方面都要比宋国强大得多。”

    龙猛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伍子胥的见解。就算是十个宋国加起来,也未必会是一个楚国的对手。战争是残酷的,而战争却也是现实的,宋国之于楚国,就好比一个两三岁大的婴儿对阵一个成年且强壮的男人,根本就不在一个等次和级别。

    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这是自古以来的定律,也是自然界中的规律,没有谁能够打得破。

    伍子胥转身,面对着孔武,道:“小武,过了宋国之后便是鲁国了,你想不想回去瞧瞧?”

    孔武眼中闪过一丝奇异之色,略为犹豫了一下,不过很快便回复了坚定之色,摇头道:“大哥!当年我们兄弟三人离开鲁国的时候,就是因为那里已无我们兄弟的立锥之地才不得不走的。”

    稍微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再说了,在那里,我们孔家已再无半个亲人,就算是回去了,也一样没有可以探视之人,我还回去做什么?我已经想好了,大哥你到哪里,我就去哪里!”

    伍子胥知道孔武的脾性,知道他绝不是那种心口不一之人,便道:“既然这样的话,鲁国那边,等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回去好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尽快的找到熊建他们,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熊建是楚国原来的太子,如果他真有复位之心的话,在国内也不乏支持者。倘若真的既能助熊建复位,又能让自己家人沉冤得雪的话,到也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孔武和龙猛两人,因为长期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虽然听过熊建之名,但却无缘得识熊建,自然也就不知道熊建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而枝如雪灵和唐晓晓则自从跟了伍子胥之后,经常与伍子胥一起出入熊建在城父之中的府邸,虽不是至交,可也算是熟知熊建的为人了。如果熊建真的能够复位的话,只怕会比现在的楚平王好上一千倍、一万倍。

    如今,伍子胥有这种想法,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反对。

    可是,不仅龙猛、孔武、枝如雪灵和唐晓晓,就连伍子胥自己,也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试想当今天下的这些大王中,有哪一个不是在登位之初励精图治、以求得能够有一番作为?然而,一旦坐上了帝王的宝座,又有哪一个不是骄奢淫逸、极尽搜罗百姓之能事?

    在本质上来说,帝王的秉性都是一样的,骄横、贪心、纵欲、绝情,甚至是毫无人性。这一点,从古至今,无论是古今中外,都无一例外。

    正如眼下的熊建一样,虽然在他还没有成为大王之前,在众人的眼中不失为一个好太子,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朋友、好兄弟。可如果一旦真的让其成为楚国大王的话,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而他又会做出些什么事情,又有谁会意料得到?

    只要是在王权高于一切的社会制度之下,无论让哪一个人成为大王,对广大的黎民百姓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

    (二)

    过了淮水,再入商丘,睢阳便已经遥遥在望了。

    离开淮水的时候,伍子胥让孔武在附近的村子中买了五匹骏马,以骑代步。而淮水彼岸已是宋国之境,楚平王的势力延伸不到这里,五人也无须再隐藏行踪了。

    宋国真不愧是仁义之邦,不仅当政者大讲仁义,就连一般普通的寻常百姓中,仁义之风也是大为盛行。在孔武买马的时候,售马之人不仅没有漫天要价,价钱公道合理不说,而且额外奉送了孔武五个马鞍。虽然马鞍的做工粗糙已极,没有任何美观可言,却到也实用,省却了五人再去买马鞍的麻烦。

    虽然同处中原大地,可在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等方面,宋国确实有着许多与楚国不尽相同的地方。

    首先,楚国地处长江沿岸,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一马平川,乃是真正的渔米之乡。在楚国之中,不仅辞风颇盛,而且各种文学艺术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再加上楚国的强大由来已久,远非弱小的宋国可比。

    宋国却颇有不同。虽然同样也有汉水、淮水这样的天然屏障,可却山势雄峻,延绵不绝。入眼之处,俱都是黄白相间的裸岩山石,给人一种沉重、萧条的感觉。

    和楚国那些毗邻节次的村落比起来,宋国的村庄也要逊色了许多。楚国的村落,密集而广袤,每一个村落之中,都居住着至少数千人。而宋国却是地广人稀,偶尔碰上一两个小村子,也仅有数百人的规模,加上生存环境的恶劣,人人脸上都泛着悲怆无奈之色。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仁义固然重要。可要想让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富裕和强大起来,并不是靠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