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节天灾—西域下

    第227节天灾—西域下 (第2/3页)

着用。这边想恢复游牧本色而极缺极需要的牲畜,西域军送来的也只有羊,没有东边这更珍缺的牛,一头牛也没有。若是牛少,耶律余睹还可以理解,毕竟牛是有脾气的大块头,牛群太大了就不好控制,尤其是在长途跋涉中还押解着那么多异族危险分子...西域军不是神,忙不过来,也不会犯这种低级的愚蠢错误,同时牛太能吃了,大旱中,路途中的哪个地方也供应不起庞大牛群的啃食...但一头牛也没有,这是什么意思?

    西域军必起了异心,甚至有了独立的心思......只是还想支援支援东边,维持同族主体的生存,是在示恩拉拢这边的人心,也是在维持和这边的关系,准备了后路与长远......怕是起了坐山观虎斗,最终以西吞东的野心......

    耶律余睹也是辽国不多的敢想敢干的政治人才了,这点事还是能立即瞧个大概的。

    再说了,看看负责押解的西域军丢下押解品掉头就走,根本不和这边交流的奇怪行为,也能很明显的证明什么了。

    正常情况下,这些西域军应该进入云州地区获得食物和休整,在缓解了长途跋涉押解的紧张疲惫后再走,却没有。

    对于西域的背叛,东辽这边没任何办法。

    就算没有这场令人绝望的草原大旱,东边这也没战马和力量去威慑西域军老实。西域不给牛也是进一步限制东边能拉着粮食帐蓬长途远征西域。至于三万匹马,这对远征西域根本没用。这边要打仗用马,要马耕地务好农才有饭吃,马,无论是什么样的都远远不够用,怎么可能抽去用于远征威胁西域那么挥霍掉......

    原本辽国还想在今年远征抢掠草原杂胡,多弄些马匹牲畜,同时也多抓捕些野马慢慢驯化和配种。草原上还是有不少野马可利用的,辽国这样的大草原游牧民族也擅长抓捕和驯化野马,谁知居然大旱。

    不说倒霉的杂胡了,只说野马。

    草原几乎全成了死地,野马、黄羊之类的灵醒对灾难敏锐又能跑得远的动物也走了,无非是去了北海避难,但更多的却是在草原南部过冬,一察觉干旱就势去了南边的。

    宋国西北那片广大无人区、地广人太稀少的西夏故地以及空旷的吐蕃旧地河湟地区必然成了旱魔降临下的野兽避难所,随着干旱加剧,西夏故地也会遭灾,有水的地方是人聚居谋生的地盘,对动物来说是危险地带。野马之类的动物必然接着迁移到有雪山融化水滋润的河湟,但宋国西北那片不那么干旱而且居然遍地优良牧草的无人区更吸引野兽集去。

    海盗国以及赵岳对东方的大抢劫,事实造成不仅救了太多人命,也无形中救了旱魔索命下的无数动物。

    但,辽国却只有苦笑。

    他们即使成了农耕国,原本也可以凭着野蛮凶悍随意欺负虚弱懦弱之极的宋国,可以去那片无人区随意捕获野马、野羊、野牛......既得马种又得牲畜和肉食,而且完全可以摧毁挡在那片无人区进口附近的折家军,轻松占居那做辽国的新领土和谋生好地方,现实却不能。

    金军正和辽国打得不可开交,利用吸纳的众多野人为军同时攻打上京以及辽东,为报复今春的辽东之败,也是想趁辽国陷入大旱之灾夺取上京,控制大草原,也夺得粮食生产地——整个辽东。

    如今,战事吃紧。

    辽军原本在去年游击屠杀害惨了女真各部落而恢复了不少自信心和勇气,但在今年和金军反复厮杀后,被野人金军的野蛮凶悍人众的打击消耗下,渐渐磨掉了士气,又再次尝到了女真兵的恐怖无敌,刚有点的勇气和自信又崩溃了大半,再次现出契丹人的没落不堪......镇守上京道的北院大王萧干、镇守辽东的皇族新秀大才耶律大石,都竭尽了全力指挥抵抗,充分发挥了战争天才,加上后方不断调兵强力增援,这才挡住了金军的猖狂攻势。如此,辽国就没力量再欺负人占了宋国西北无人区不怕和宋国开战了。由草原杂胡的遭遇可知那是海盗也能从蜀中伸手的地方,辽国也不敢去占了。

    辽国对宋国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威胁敲诈宋朝廷那帮懦弱胆小鬼.......

    辽国遭受的是这么多意外和接连不幸,面临着如此多的困难和要命问题。

    耶律余睹在极度惊骇愤恨后不禁一阵悲哀:大辽国已经极度困难而且分裂了,现在,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