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史文恭的选择

    423史文恭的选择 (第2/3页)

天之后,一半以上的人就开始转变了态度,从心里愿意甩开膀子干干了,原因是,梁山的伙食太特么好了。

    赵岳心里未必把这些本质是各种恶棍的禁军当人看,却并不苛待这些俘虏,不止让他们能吃饱,也让他们吃好点,能有体力进行艰苦的劳动。

    第一天是肉菜汤。

    第二天就是河鲜汤。

    第三天又成了海菜蛋汤。

    第四天是最实惠的大肉包子。

    .......

    几天不重样。

    尽管这种伙食待遇与梁山军相比差不少,却已经是别处整个东方大陆人想都想不到的好饭。

    这个别处包括辽、金。

    尊贵如完颜阿骨打或辽王耶律淳,他们的饮食也不可能山珍海味如此丰富不重样的来。

    这些禁军从国难后就没吃过肉,即便是军中有一定级别的将校也至多是偶尔能吃上东京河流打的那点没机会长够大的鱼,久违了,都已经忘了肉是什么滋味了,却也怨不得朝廷虐待军队,因为重臣大佬们也没啥肉能尽情快活享受,尊贵皇帝也常常只能干馋往日不稀得吃的各种肉食.......第一天,俘虏们吃到肉汤,场面就有点疯了,忘了被杀什么的惊惧忐忑,个个只顾狼吞虎咽,就算吃的是临死前的断头好饭也顾不得了,美美吃个饱,先。这样做了鬼也不算太亏得慌。

    这些有本事的坏蛋禁军和普通的懦弱老实贫贱百姓也没什么两样,为了能吃上肉,吃苦卖力气干活也不是不能接受。

    卑贱之人为谁卖力不是卖?

    为梁山卖力比为朝廷能吃得更好,美好生活更可期待,那么卖命给梁山也没什么不愿意的。为什么不呢?

    这些禁军心中本就无为国为民忠君爱国之念,平常听训导喊着爱国忠君纯粹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心里哪会把这些俗烂的漂亮政治口号当回事,都是混社会混明白的坏蛋,活得就是自己个,有好处,有盼头,转眼就背叛朝廷心向了梁山很自然,何况他们并不知道赵廉和沧北军已经没了,还琢磨着投靠了梁山等于也是侯爷的兵了,跟着最牛的侯爷,说不定就能混个开国勋贵呢......这也是他们这么多人在小县城时却没怎么想着反抗就投降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心理因素。

    当然,梁山的优越饮食不是那么好混吃的。

    赵岳深知大锅饭的弊端,岂能让奸滑小人钻了空子得了便宜。梁山自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大锅饭也极有讲究。

    从劳动的第一天起,待遇差别就出来了。

    干的最好的一批人,肉蛋吃厚的,加上大米馒头玉米饼子,都管够。次之吃稀的,也能吃饱。再次的只能是粗硬玉米饼子就捞得干净的汤水了,而且就这也休想吃饱,能半饱就不错了。最差的,属于就是不肯干的,头几天也没弄走,只能啃个冷饼子喝热水撑着命,再不肯干就得饿着,别说饭,就是热水都喝不着,再然后就弄走了,在别处烧了......

    这是最起码的待遇差别手段。

    还有人和劳动任务分组分片,考核的是一个个小集体当日的劳动成果。当天任务完成的好的小组,自然吃得待遇高。反之则差。这逼得各组自发地逼迫组中不肯干的总偷懒耍滑的组员也得使劲干,否则就是害大家的仇敌。

    这种手段大大减轻了监工的负担,也加快了淘汰不堪用者的进度,清理掉不堪者还不至于引发俘虏们物伤其类的抵触仇视情绪,因为被排挤淘汰出来的都是各小组自己不想要而报告赶走的。是自己害的,自然不怪别人。

    实际上没清理掉多少人。

    这帮人能成为待遇最高的禁军骑兵或将领,能被欧阳珣从几十万禁军中挑选出来,自然没一个傻子,脑子进水的也不可能成为本事出色者,混社会的最是明白到哪座山就唱哪座山的歌。何况表现不好就有生命之忧之惧。

    ................................

    鸭嘴滩。

    史文恭和苏定也在干活,不是挖淤泥,而是清理淤泥中的芦苇根。

    这一片是规划中的蔬菜基地,就在梁山脚下,在下山口分两边各有一大片,有上百亩,是去年就铺好的,当时混在淤泥中的芦苇根清理不干净,现在要再清理一遍,否则菜地就会长出芦苇并很快形成芦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