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节我发誓

    第226节我发誓 (第2/3页)

 崔家一支在大宋发展,以深厚的底蕴雄居沧州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强横不可一世。另一支却在大宋最强大最畏惧的敌人——大辽扎根,紧抱契丹权贵大腿,活得也强势滋润。

    但身为汉人,却能在契丹人的天下混得位高权重的,首推郭家。

    郭家在大辽国的政治地位远不是崔家能相比的。

    崔家成员不过是在燕地政界谋求到低微或佐官之类的官职权力,在契丹人严握权力的军界更难插手高职大权。家族也就是能在乡里耍威风称王称霸,欺压辽属汉人百姓。

    而辽国郭氏家族却在军政两界都能混出名堂,尤其难得的是在军界能登上高位,在道君时期以前的最鼎盛时期甚至能掌握云地的主要军权,其所部是寇掠大宋边境的主力。郭家一代代军中子弟两手沾满大宋汉人的鲜血,以对大宋汉人的冷酷残暴换取了契丹人的信任看重。

    郭家是大族,当初因历史原因拆散,根在中原,主力虽然生活在辽属燕云地区,但在大宋仍然有不少亲族。和崔家一样,表面看双方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联系,实际上却是两方呼应,心向更强势凶狠的大辽,在大宋积极谋夺财富利益,出卖大宋,支援讨好契丹人。

    郭大年就姓郭,本名却不是俗气的大年二字,而是俊雄二字,正是郭家在大宋的子弟。

    他在燕云地区学成本事,潜回在大宋的家,两年后化名参军入伍,靠着本事和家族提供的金钱贿赂上官很快混出头,摆脱了遭罪又危险的兵卒身份,当上了副都头,就以这个不高却最利于掩饰身份和窃取情报的官职潜伏在清州军中向辽边防军提供情报。

    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他从一个活力四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熬到中年,为大辽立功无数,也为郭氏家族赢得契丹权贵的赏识信用。

    这次赵公廉出行巡边给他提供了立大功的机会。

    他想蒙骗赵公廉,毒死整只卫队,为大辽国除掉心腹大患。

    计划得到了辽边防军的大力支持。

    郭大年,确切的说叫郭俊雄利用自己统率横山寨的身份,带着七八个心腹部下,也就是跟他出城迎接赵公廉的那几个宋兵,轻易毒死了三百多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