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剧透

    第二百二十八章 剧透 (第2/3页)

四,于隋朝仁寿二年出生,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玄奘十一岁那年,便随长捷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

    也就是说玄奘出家是被坑货二哥给影响的,好好的花花世界不去享受,结果却当了和尚。

    这要是陈惠泉下有知,肯定会恨不得当初把老二直接射墙上,或者是生下来就直接掐死呢,也省的祸害自家老四去当个只尊佛祖,不尊父母的无父无母方外之辈。

    玄奘时年13岁,受大理寺卿郑善果激赏,破格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出家后,首先在洛阳净土寺跟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达六年之久。

    武德元年,由于战乱,玄奘与兄长捷离开洛阳赴四川,在空、景(慧景,摄论学者)两法师处学习。

    玄奘表现出非同一般的佛学天赋,居蜀四五年间,师从多师,研习大小乘经论及南北地论学派、摄论学派各家的学说,学业大进,渐为人钦慕。

    按说当和尚嘛,当到这个程度也就可以了,和尚而已,还能有什么追求呢,但玄奘不这么认为,通过众多名师的指授,玄奘对“大小乘经论”,“南北地论”、“摄论学说”等均有了甚深的见地,闻名蜀中。但他并没有满足,武德七年到相州,相州是当时摄论学的中心,玄奘从慧休学《杂心论》,又到,,,,反正到了很多地方,学了很多佛家学说吧。

    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到玄奘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

    但玄奘师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