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日四方来贺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日四方来贺 (第2/3页)

唐的日子也过的极为艰难。

    《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无论是孙子还是孟子都在说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重要性,孙子说这三者天时、地利、人和三项条件缺了任何一项,即使能暂时取得胜利,也必定留下后患。

    而孟子又进一步总结说这三个关键因素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地利次之,天时最次。

    既然天时最次,凭什么把功劳全归到制胜因素中最次的天时上去,何其没有道理,何其颠倒黑白。

    说到人和就不得不说,反历史的人不要脸已经无底线了,有人甚至说大唐帝国是趁着宗主国突厥内乱才咸鱼翻身的。

    理由有几个,第一说是突厥有两个怀有异心的小可汗,第二则是说薛延陀重创东突厥,第三个同样用的是百年不遇的大天灾这个天时的理由,第四个说是突厥的统治风雨飘摇不稳固,基于上边四个理由,所以大唐看准时机落井下石。

    然后同样得出结论说突厥并非亡于唐朝之手,而是内部原因自己作死。

    这翻话不要脸也就算了,还没常识,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看到得出突厥是大唐宗主国的。李渊从晋阳起兵时候还是隋臣,只是担心进军长安时突厥与刘武周等会攻打自己后方,所以结好突厥,遣刘文静至突厥,见始毕可汗,请兵,且与之约:“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

    这只是收买,就和帮派开战一样,三个帮派两个开打,未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于是花钱买第三方旁观别动手,怎么也看不出是表示称臣的意思。

    武德八年之前,李渊与突厥用平等的敌国礼,不是称臣,从武德八年,李渊开始对突厥用诏敕,以君对臣的态度对突厥,地位高于突厥,更不是称臣于突厥了。

    渭水之盟同样也是打了一场后的收买,或者称为破财消灾也很恰当。

    这是常识错误,而说大唐是趁着突厥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