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笑死人的统计

    第四百九十章 笑死人的统计 (第3/3页)

下地就一定会干活这样的话,单说古代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就知道古代基本不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三十多岁就能自称老夫的年代,说什么老了干不动活就纯属扯淡的,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屈指可数.

    所以,二十年的蓬勃发展让大唐增加了相当大一匹劳动力.人多力量大,正是有了这样的人口红利,这些可以算作劳动人口的孩童,大唐才能往草原,高原迁徙人口.

    中原腹地的人们不会愿意到草原,高原这样的蛮荒之地,但对于边境苦寒之地的人来说,可以获得远比在原籍多的多的土地,还能享受到五年免赋税徭役的优厚政策,朝廷还发放一年的口粮,足以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从头发展了.

    人离乡贱?

    要是本就生活不易,本就贱命一条,还在乎什么离不离乡.

    高原人口不多,加上只占了原吐蕃的一多半疆域,多半个高原上只需迁徙人口二十多万就足够了,就按一家四口算,差不过也就是五万户左右.

    说起高原人口来还闹了个大笑话,大唐朝中统计是按照吐蕃大概兵力算的,说吐蕃有三十万左右的常备兵力,按十比一来算,起码有三百万人口.

    大唐所占治下应该有一百五十多万,所以要迁移五十万百姓才刚刚够起到作用.

    然后很多朝臣都开始反对了,说一下迁徙五十万人代价太大,靡费太多.

    李承乾到大牢里和武元庆说起的时候武元庆差点没笑喷了.

    三百万?户部的官员都是猪吗?就吐蕃那高原环境,那奴隶制社会的生活水准,能有那么多人口吗?

    三百万,这尼玛比被大唐灭掉的东突厥帝国人口还要多,东突厥最后算下来人口也不过百万人不到.

    就敢怼的李世民签下了渭水之盟,敢怼的从东边的高句丽,到西边西域,吐谷浑臣服于突厥了.

    吐蕃要有三百万人,还不得把周边国家全给灭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