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为什么不固守城池

    第五百九十五章 为什么不固守城池 (第3/3页)

攻上不只是大唐,高句丽也会受到影响的,所以这个并不是决定的因素.

    最主要的一点武元庆也是刚知道不久,那就是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国家人的生活特点.

    他们也学中原人一样修建城池的,但修建城池后平日却是不住的.就拿高句丽的国都来说,他们在平壤修建的国都,仿照大唐也叫长安城.

    当然这周边国家就没有不跟中原国家学的,不光是城池叫长安城,就皇宫的宫殿什么都跟着大唐皇帝的太极宫里一些宫殿的名字取名的.

    不过这个不重要,说回正题,高句丽人修建的长安城自然不会像大唐的长安城那么大,东西有六里,沿着山谷弯曲,南临浿水。

    这城呢,不算大,但也不算小,不过虽然修建了城池,人们却不喜欢住在城里,就连高句丽王都是在城旁边修建的住宅宫室.

    国王都不住城里,更别说普通的高句丽人了,他们也是在城外依山傍水修建的房屋,反正都是穷的一比,修的房子破不说,还又矮又窄,横着睡都伸不开腿的.

    这一点后世看棒子拍的那些电视剧或者电影,特别是乡下的那些综艺节目就常看到,可不是瞎说的.

    然后国王,百姓都住城外,那修建城池的作用是干吗的呢,最主要就是用来堆集储放武器装备的.

    连特么粮食都不储备的,都是在城外放着,百姓的粮食自然更是就在家里放着了.

    然后有敌人来的时候,才入城坚守.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高句丽人自己如果坚守城池,粮食什么还不用太担心,如果像大唐军队打过来,然后城池周边的住户百姓没被堵截到的时候,那基本就不会给大唐留下什么有用的物资,特别是粮食,那家伙,高句丽百姓家里本就没多少粮食,一打起来直接背着就撤退了.

    这样的生活习惯,搞得大唐打过去想从高句丽百姓身上搜刮点粮食都办不到,只能靠后勤辎重补给,一旦遇到补给不及时,唐军也就不得不撤了,因为没有粮食,光有城池完全不可能守得住,饿都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