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归宿(求支持!)

    第562章 归宿(求支持!) (第2/3页)

那些被视为“帝国朝阳”的学子们来说,更是陷入一种狂热之中,这种狂热与过去中国的读书人对战争的反感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这完全是因为皇室对于“尚武”精神的注重,如果说中华朝的皇室与过去历朝历代皇室不同之处,那就是尚武之风,在很多场和皇帝陛下本人都是穿着陆海军军装,这种习自西洋的习惯,使得人们意识中华朝与过去的不同。

    至于自宋朝代所推崇的“崇文厌武”更是受到皇室的打压,与数百年间皇家为防止武人篡位,对武人的极力打压不同,中华朝推崇武力,甚至在制定国朝贵族法令时,特意要求贵族必须服兵役,否则其就会失去继承权。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皇家的推崇直接影响到了社会上的风气,“崇文厌武”的思想在短短四年间,就从许多人的思想中淡去,使得整个社会开始充斥着一种数百年间从未曾有过的“尚武之风”。

    对于帝国大学里的那些既是“帝国的朝阳”又是帝国陆军预备军官的青年人来说,战争爆发之后,面对一场场胜利,几乎所有人都显得极为兴奋,在战争爆发初期的担心,更是一扫而空。

    “当听到战争终于爆发了的消息后,我已经习惯于和平的耳朵还是震惊了。中国会不会就这样灭亡啊。明天英国人会不会杀来啊……”

    曾几何时,作为一名法律系的高材生,刘士林曾如此担心着,担心着国家的未来,毕竟他曾经计划前往英国留学,他自然知道英国的强大。正是因为清楚的知道,英国的强大,所以他才会担心这场战争担心中国会输掉这场战争,这是基于那种爱国的情怀,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似乎有些杞人忧天了。

    “可是……”

    现在,面对一个又一个从前线传来的胜利,他在自己的笔记中又如此写道。

    “通过报纸得知了我军在下缅甸的取得大胜之后,便开始对胜利有了信心。然后在看了随军记者发回来的攻克新加坡的详细报道后连我居然也勇气十足了。而且想到在那些能够在这场战争中为国效力的战士们,更是对他们羡慕不已,他们的努力在改变着的中国的未来……”

    接下来,几乎每天,他都是贪婪的看着报纸,看着报纸上有关战报的消息,看着那些文字中描述着的战争场面,想象着战场上的浪漫。这就是他的憧憬的目标,而与此同时,他同样也关注着身边的变化——他的不少同学被征召入伍了。只不过每当看到那些被应招入伍的朋友的名字,再想到“他们是去征服澳大利亚的”、“他们是去征服印度的”,对朋友们纷纷成为了帝国远征军一员后的落寂的心情使得他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的令人难以忍受。

    “我也要离开这个地方,我也要去前线……”

    在这种思绪之中,刘士林和很多人一样,开始在那里重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

    “也许,我应该去军队之中,为国家效力……”

    “我也要去战场!”

    几乎每天,刘士林在和朋友们谈论着战争的消息时,他都会如此的唠叨着,强调着自己的想法。

    在战争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刘士林的生活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他几乎每天都会到大学的预备军官办公室。

    “我希望能够立即转入现役,我是学法律的,是陆军的预官,在这个时候,不能置身事外!”

    他一次又一次的向办公室里的军官提出自己的请求。面对他的一次次的请求,那名军官总是面做难色,

    “这事不好办啊!”

    现在参谋部有明确的命令,非特殊需要,应该尽量避免从大学中征召预官,之前征召的预官大都是作为翻译官和民政官员进入军队。

    最终大学里的一些教授也听到了刘士林哀求着进入现役的传闻,从他们那里也传来了反对意见。

    “在战地的枪林弹雨里很容易死亡的,想为国家做贡献还有其它的选择,你是学法律的,可以等将来到殖民地工作,也是为国效力嘛!”

    不过对于这种劝说,刘士林自然是听不进去。甚至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反对着,反对着他请求进入现役,或许“崇文厌武”的思想受到打压,但是如果有选择的话,这些自许“帝国朝阳”的学子们,还是不愿意像普通的军人一样,在战场上摸爬滚打。

    持之以恒的请求,最终得到了回应,驻防于浙江的第十三师将调派至非洲殖民,因其并不是战备师,所以需要补充大量的军官以及士兵,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刘士林又一次来到了预备军官办公室。

    “这次一定让我转入现役!”

    又一次,刘士林哀求着面前的这位上尉,而这个上尉似乎也被他感动了,最终点点头说道。

    “那让我考虑一下吧!”

    一听到这个回答,刘士林立刻欢呼雀跃,那种高兴的程度让这个上尉看得简直忘记了呼吸,看着眼前这样的青年,他实在是想不出说什么好了,只是在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他一样,也许,到那时中国真的就会成为真正的强国!

    刘士林并不知道上尉的感叹,他整个人完全沉浸于作为现役军官出征的激动之中,不过只是数天后,征召令便寄到了刘士林的手中,他从一名帝国大学法学院三年级的学生,变成了一名帝国陆军的现役军官。

    半个月后,在浙江与连队进行了十天的磨合之后,已经佩带上少尉军衔的刘士林,便于宁波港踏上了运兵船,在运兵船缓缓驶离宁波港的时候,他在日记中写道。

    “对英战事初起,世界为之震惊,澳大利亚、新加皮之捷报使神州成为世界最强之国”

    一开始,刘士林就这样写道。

    “世界最强之国!”

    这样的文字,却充满表露出了他兴奋不已的心情。

    “只有兵勇民顺,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