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津桥上无人识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津桥上无人识 (第2/3页)

次上来,带着人端来八样凉菜。

    洛阳水席是武唐圣人的御席,后流传到民间,颇受世人爱好,但燕唐复辟后,慢慢再民间却消失了,直到这洛阳的第一大酒楼的博士亦不知其名。

    洛阳水席全席共设二十四道菜,包括八个冷盘、四个大件、八个中件、四个压桌菜,正应了武则天从永隆元年总揽朝政,到神龙元年病逝洛阳上阳宫的二十四年。

    全席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八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十六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四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四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

    “这八个冷菜亦有讲究啊?是以服、礼、韬、欲、艺、文、禅、政为主题的菜名的”独孤心慈看着酒楼博士上菜,却对众人解释。

    “服”:用蛋黄作成蛋衣缚于菜上,蛋衣薄如透纸,金黄无杂,食用红绿丝在蛋衣上缀成龙凤图案,此也表示帝王黄袍加身。

    “礼”:去鹿筋濯白成勾,似躬状,观感洁白晶莹,在盘中置放有序,体现出彬彬之礼。

    “韬”:用五香腐张卷起香馅(以雨后洛河堤岸上香艾丛中生出的土耳,菌类。土话叫“地圈儿”最佳。)外不知其内,内不知其味,吃进嘴里方有难以言喻之鲜美感。

    “欲”:取三岁狗外腰花切成片,中开口,嵌岁满公鸡内腰作形,点缀以枸杞子,用冬虫夏草围盘,看去峥嵘艳艳,食之壮阳补虚。

    “艺”:过去是用脆莲雀舌成菜。指莲如画,雀鸣春,乃喻如画江山,歌舞升平的意思。当然,今天我们要保护鸟类,雀舌已被取代。

    “文”:用青笋调鲤须成菜。笋为竹魂,竹为文友,文成天下之理(鲤)。

    “禅”:武唐圣人曾是出家之人,算是与佛禅有缘。这盘菜是清素不沾油荤的。

    “政”:用雁脯、鹅掌作成。雁知寒暖而迁徙,鹅掌载身而浮水。比喻政权者当知天下冷暖,民意载覆之道。今天雁脯已被鹅脯所代替。

    “是汝杜撰的还是真有其事?”巫灵舞小娘子问道。

    “问问他,他应该吃过?”独孤心慈指指正上楼的丽竞门大总管冯元一说道。

    冯元一不明所以,过来看看席面,笑道“洛阳水席啊?”

    “看看,有识货的人了吧?”独孤心慈笑道。

    “远东侯啊?今日可是迎奉祥瑞之日,现今又是断屠钓之时,汝这是顶风作案啊?”冯元一叹道。

    “均是存货,汝爱吃不吃”独孤心慈不满。

    “某说过不吃了么?这多日未见荤腥,某可馋着呢?”冯元一亦是不客气。

    “那就坐吧,继续上菜”

    接着是四镇桌菜品

    燕菜,洛阳地区的燕菜多起名为“牡丹燕菜”。“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开牡丹花”。洛阳燕菜人称“牡丹燕菜”。

    葱扒虎头鲤,鲤鱼以孟津黄河所产的长须鲤鱼为上品,装盘作张口昂首上扑状。鱼头所向必是上座的尊者、长者,亦或贵朋,由坐在上座的人先动筷子,表示了一种尊敬和礼貌。

    云罩腐乳肉,坐在下座的人先动筷子。相传当年武唐圣人对太平公主颇为赏心。后来太平嫁给薛绍为妻,送女儿出嫁时武圣人以自己的**涂于肉上叫太平公主吃下,让女儿莫忘了其的一片心。

    海米升百彩,就是海米炖白菜,叫“百彩”为图一个吉利悦心。白菜有时素菜,实是为前面的两道荤菜利口之用。

    然后是“八大件”,八个中菜又分前五后三。

    前五为“快三样”、“五柳鱼”、“鱼仁”、“鸡丁”、“爆鹤脯”。

    后三为三道甜食,一般有八宝饭、甜拔丝、糖醋里脊。

    最后是四扫尾,四个小件热菜,依次是“鱼翅插花”、“金猴探海”、“开鱿争春”、“碧波伞丸”。

    独孤心慈一样一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