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大帐军议敌情如火

    第五十九章 大帐军议敌情如火 (第2/3页)

他认为隗嚣的将领已有分崩离析之势,如果乘机进攻,定获全胜。说着,他命人取些米粒来,在光武帝面前用米粒堆成山谷沟壑等地形地物,然后指点山川形势,标示各路部队进退往来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隐,无不毕现,对战局的分析也透彻明白。光武帝特别高兴,说:“虏在吾目中矣”。遂决意进军。第二天,光武帝挥军西进,抵达高平第一城与隗嚣展开决战,大获全胜。此役,马援“堆米为山”是此战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在战争史上也是一个创举,也是历史上最早的军事沙盘的雏形。

    当然也有人考据说是木匠祖师鲁班所创,莫衷一是,但沙盘却为不少名将青睐,后经无数名帅良将改造,有以沙筑盘的,有以锯末为材料的,总之是越来越形象,越来越大,越来越完善。

    燕唐最爱使用沙盘的当属开国卫公李靖,世人所传军神是也,其他几大将门均以骁勇闻名,另一与卫国公相提并论的?英公李勣却独爱地图,但能否看懂并使用沙盘地图是帅与将的区别。

    征漠河中军帐中多少久经沙场的宿将,自然见过沙盘,沙盘很大很具体,山峦河流,城池营寨一目了然。众人围拢过来叽叽喳喳议论,无非是某在此处,汝在彼岸。

    单副大总管拿根木棒,独孤大总管示意肃静,单副大总管开始介绍。

    “塔河地势险要,四周群山环绕,塔河和呼玛两河交汇于此,乃远东和漠河要道,山多水多林密,塔河城自突厥占据以来,百年经营,背靠群山,两面环水,城坚墙高,易守难攻。”

    “塔河守将为阿史那叱吉设,是突厥难得一帅才,听闻师从燕唐军神李靖公,足智多谋善用兵法,从其收缩兵力,放弃海兰泡,弃守古兰,却放置兵力在呼玛阻扰东道,突厥骑军强大,却不集中兵力与某等决战于野,明显是想拖延燕唐行军速度,等到远东冰封期,不战而胜,如此种种,可见其并不是浪得虚名”

    “如今已探得塔河有突厥兵马五万余众,其中城内四万余众,东北西北各有两千兵马据守,沿河修有数座连通塔河城坞堡,驻军千余至几百不等。”

    “二十万对五万,燕唐兵力占优,不过诸位不要忘记,塔河尚有十万居民,均为突厥及其附庸部落,这些均是可战之士。所以,诸将不得掉以轻心,对敌之数不能以五万计之。”

    “突厥守军有一万附离之士,一万控弦,余者为拓揭兵,还有五千雇佣兵,其中有五百熊兵。守将除阿史那叱吉设外,副将是突厥勇将阔尔库特,在座诸位有吃过他不少苦头的吧?”

    “突厥方已收缩兵力,城外除几处据点并无哨探,摆明是要坚守塔河城,熬上两三个月,进入十月我军只有撤退一途”

    “如今已是六月底,七月底八月初如不能顺利拿下塔河,进军漠河只是空谈,所以诸位努力。”

    五军总管和下属各副将参军长史听得介绍,议论纷纷。

    “二十万对五万,某等如不能拿下塔河,各位回家抱孩子玩吧”渤海都督渤海都督壮武将军方四海如今年近五十,却愈老弥坚,挺直身板,摩挲针样浓髯,瓮声说道。

    “方都督且休轻敌,突厥有良将坚城,兼且以逸待劳,某等不禁要顺利拿下塔河还得迅速,并且要避免损失过大,不然到漠河兵力捉襟见肘,此战要从长计议”左军总管营州都督忠武将军唐休璟正值三十多岁壮年,但却心思缜密,未雨绸缪。

    “打仗不能畏首畏尾,某愿为前锋,为大军开道”好战分子的基因已融入骨髓的薛家良驹卢龙军大使薛坚大声道。

    “大军行动自有大总管安排,汝如此大声为何?”自诩儒将的辽城军大使燕国锋喝道。

    薛坚懒得理睬,闭嘴细细查看沙盘地图。

    “如今某等尚在呼玛河南,如今之际在于如何渡河,兵临城下”云麾将军燕君鸾不愧皇族鸾凤,一语中的。

    “呼玛河狭窄,塔河水浅,过河不是问题,重要是在对岸立足,阿史那叱吉设不愧名将,这几处坞堡如骨鲠在喉,渡河人马少拿下颇费时日,渡河人马多了又不便展开,不拔除这几处坞堡,某等只能隔河观望”熟悉远东地势人情的黑水都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