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杨柳含烟灞岸春

    第一百七十六章 杨柳含烟灞岸春 (第2/3页)

营方略说了个七七八八,如如何占地开草市等等均解释了一番,众人自是精神大振。

    “不错,某等需尽快铺开网络,诸位近来辛苦点,某想等诸事顺畅,年底即可见到成效”新任总掌柜谢晓天也打气,诸人点头。

    时辰已晚,独孤心慈留张万福道长留宿,窥基法师亦有龟山寺招待,晚宴亦是热闹。

    次日,张万福道长回京,并许诺蛇山的金顶道观亦会尽早开工。

    诸事底定,独孤心慈又回到无所事事的状态,道路泥泞也就窝在华师故居享受春日的暖阳。

    纳兰妃雅与钟离错可比日有责任心多了,鄙视其一顿后,开始准备授课事宜。

    如此悠闲一日,第二日独孤心慈实在是憋不住了,呆在这儿,无聊不说,时不时的,钟离错、姚崇、顾梦等人均会来冷嘲热讽一番,遂拉着纳兰妃雅去灞河边游赏放风。

    游赏灞河自然就是看灞河柳了。

    灞河柳因灞河而得名,亦称灞柳。灞河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东家沟,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欲显耀其武功,成就霸业,改名“灞水”。全长两百多里,为流经西安东面之河。

    灞河横陈长安东隅,为东西交通必经之地,“此水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面出入陇、潼两关者,路必由之。”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闻名于世。灞河两岸从秦汉时期开始,广植河柳,每年春季柳絮随风飘扬,宛若雪花,“灞柳风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柳是一种极易成活的树木,具有随遇而安,到处可以成活的特点。离别时带上亲友折下的柳,到达目的地后随手插下,看见家乡的柳,自然会想到家乡的人。

    此外,柳还有祛祸避邪的作用。北魏学者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说:“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正因为如此,“折柳送别”的风俗受到人们的重视。隋唐之际,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折柳送别”之俗逐渐转盛。“来迎去送,至此黯然。故人呼为断魂桥”。每当春和景明,灞桥一带垂柳依依,风景如画,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诸人送别至此,多折柳枝相送,不知演绎了多少人间佳话,而文人墨客,也不知写出了多少千古绝唱。

    两人来到晴川广运潭边,远处的灞河堤坝如巨龙伏地,广运潭由于几日的春雨,并未见明显的水位落差,此刻水面上亦有几只舟楫行驶,船只过处,碧水泛起白色痕迹。

    潭水边的柳树垂下柔嫩如丝的枝条,在春风吹动下,远远望去像一团团随风飞舞的烟。一阵春风吹过的时刻,柳条便泛绿了,万万条的柳枝,密密的,细细的,远看就像是一片缥飘渺渺的绿烟微微游动的翠云;近看好似绿珠儿串成门帘;倘若钻进去,则宛若置身于奼女绿色的秀发当中。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侍郎的诗句还真是传神”纳兰妃雅陶醉在这美的不像样的画境里。

    “汝是哪边的?怎能夸别人的诗句?三月了好不好?还二月春风呢?柳叶都那么大了?还不知细叶谁裁出?”独孤心慈嘟囔。

    “好好,汝的绝胜烟柳满皇都亦是好的”纳兰妃雅牵起情郎的手安慰。

    两人顺着潭边随意缓行,到了渡口,一只即将远行的船只停泊岸边,许多人拿着柳枝挥动,几个娘子掩面而泣,离别的场景很是惆怅。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独孤心慈随性吟诵,亦是感叹。

    “离别终是伤人心,某等不要离别好不好?”流求纳兰女帝化身忧伤小娘子依偎在情郎臂膀上。

    “某等要生生世世在一起”魔狼天星亦是郑重承诺。

    船只终于起航,送别的人亦是三步一回头,但终是人群散去空留几只水鸟翱翔烟柳中。

    良久,两人平复心情,看着大熊和杜莎莎戴着柳条编织的帽子嬉戏,终是沉醉在这晴日春光里。

    两人准备去渡口的酒楼中午宴,这儿还有一座是独孤心慈的产业呢?

    “汝还真是四处洒金,不过此次怕又被汝给赚到了”纳兰妃雅嬉笑情郎。

    未等独孤心慈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