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老去方惭理未明

    第一百七十九章 老去方惭理未明 (第2/3页)

破坏,永业田的严重不足,有人认为是人为原因,豪强兼并土地,这当然是一方面的原因,某却认为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多,燕唐立国之初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土地?现今有多少人口?多少无主土地?豪强兼并土地不可控,人口的增加亦不可控,这可以说是无解的问题,既然无解那必须为其寻找出路,寻找出路即是寻找土地,窝里横不如去抢别人的”

    “话虽糙,但理就是这个理,若不解决这个问题,迟早会出问题”

    “还是回到军制的话题啊,这个租庸调的崩溃,呵呵,圣人勿需皱眉,这是个事实,导致众多农民无可耕种之地?有人又要说了,土地不是有很多么?那些豪强的土地也是耕地啊,亦需人来耕作啊?这有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提高,以前一个民壮只能耕作五十亩,现今有了曲辕犁,耕牛驮马也多了,能耕种百亩了,肯定就导致了一半的农民无地可耕作了,那即是说导致了一半的流民,流民无地自然无力上番,也就是说如此一来导致了一半的兵源流失”

    “再来就是府兵兵制的限制,府兵来自有地之民,需自备兵械甲胄,这可是一大项开支,于是导致一部分仅有微薄土地的农民成为流民,劳作一年因为参加府兵上番导致收成皆无,与那些不上番亦不参加府兵的流民有何不同?所以不少本有土地的农民干脆也卖地自愿成为隐户,这样还能饱肚子亦不用去参加府兵上战场。”

    “然后就是十六卫禁军边军的管制,兵源一少,军士减少,为维持必要的宿卫和边防,必然会强留府兵不许其下番,如此一来更减少了有地农户的负担,缺少了已个重劳力呗。”

    “还有就是姚崇相公息兵休战,不求边功的国策了,姚相公的思路是正确的,神龙年间,经过武唐末年和太平公主的叛乱,迫切需要一个吏治清明,平稳祥和的环境来发展生产,姚相公的国策奠定了国富民强的局面,但亦给燕唐军队带来了负面影响,军中有功之臣不得嘉奖,怨气颇重,呵呵,别看某,某自然亦有怨气,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府兵的地位降低,开国时爷娘送子上边疆,娇妻劝夫从家保家卫国,现今呢?府兵?那是和流民一个品级的名词。”

    “一支将军有怨言,军士无荣誉感的军队怎可能有战斗力?于是府兵开始没落,边军崛起,边军崛起却带有偶然性,汝等可有想象一下,无薛神骑的安西和无王家军的安北,他们还能抵挡的住突厥铁骑么?”

    “圣人征高丽的成功掩盖了这些问题,但第一次远东征漠河战争即是警钟,至于第二次征漠河战争,不是某吹大话,最后若无某的烈火屠城,现今远东的状况汝等可有想象一下?”

    “第二次远东战争的胜利亦是掩盖了不少问题,宋璟与诸位相公放下了府兵崩溃这一重要议题,某只问一个问题,十六卫如今有多少上番的兵士?冯大将军,监门卫可是选自元从子弟,编制六万,以六番算,亦应有一万人在番,汝的左监门卫有多少人?六千有无?”

    圣人与众人看向冯元一大将军。

    “不足五千”冯元一大将军颇不好意思。

    “元从子弟已是家境颇好的了,已是只有只有一半的兵源,那威卫,骁卫,领军卫怕是更触目惊心,某敢断言,能有三成即是万幸。”

    “某今日不是声讨哪位,只是叙述事实,当今燕唐海清河晏下隐藏这如此巨大的隐患,边军强于禁军亦是事实,若依去岁分封十大节度使的条程,某亦敢断言,不出十年,十方藩镇必将形成,十方藩镇十大军阀啊,那时候圣人的旨意怕只能行于京畿了”

    “某可是危言耸听?”独孤心慈最后问道。

    “所以汝殚心竭虑的考虑设置监军,为的就是改变军营私有的态势?”圣人幽幽叹道。

    “募兵天然会形成私兵,某只是想法最大限度的限制这种态势,哪怕削弱其战斗力,所以纸上谈兵也好,妄论朝政也罢,总得试行一条可行方案”独孤心慈说道口干舌燥,纳兰妃雅递过一杯茶,一饮而尽。

    “远东侯对圣人的忠心无处不在啊?某等不及”张说相公亦幽幽叹道。

    “圣人的志向是成为千古一帝,某的志向很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