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眼波才动被人猜

    第一百八十章 眼波才动被人猜 (第2/3页)

“温大郎确实疲累,汝应该帮帮他”纳兰妃雅也看不过眼了。

    “哦,是啊,好的,先放其歇息几日,这几日某去与他看着漕渠修缮”独孤心慈也点头,两人就在一楼随意找个地方坐下,饭时已过,酒楼亦无食客。

    不一会,圣人与张说相公姚崇少保等人下楼,温钰亦跟在后面。

    “汝看看汝,再看看温钰大郎,汝在逍遥自在,温钰在外奔波,汝在晴川养的白白胖胖,温钰大郎在外风吹雨淋日晒的,汝良心何安?”圣人看着独孤心慈很是恼怒,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刚才还不觉得,这一对比温钰大郎,这独孤心慈的懒惰就凸显了。

    “天星刚才说放温大郎几日假呢?他亲自去河上监工疏浚”纳兰妃雅起身解释。

    “这还差不多,温钰大郎现在就跟某等回长安”圣人这才缓和一点脸色。

    “好吧,嗯,正好,明后两日某与汝去河上看着,这天气近来晴好,回去问问韦二郎杜绾他们何时有空,说是去辋川游赏就去吧,某与小雅都准备好了饮食,随时可以去”独孤心慈也过来说道。

    “好的,河面上亦无太多事情了,近来需下种了,差不多劳役们皆回家了,牛马某也让劳役们牵回去助于耕作,所以近来应无事,只是需注意几处漕渠堤岸,某担心这过久的春雨酥润泥土,导致有溃口”温钰也点头。

    “好吧,这活儿某喜欢,正愁没地方去玩了,小雅明日某等坐船巡游漕渠去?”独孤心慈大喜,纳兰妃雅点头。

    “那好,某等先回长安了”温钰于是拱手。

    “等等,汝空手回去啊,帮某替皇太后带点龟鳖回去”独孤心慈喊住他。

    “嗯,还是汝有孝心,既然汝有孝心就该亲自送去啊?”圣人先夸奖后训斥。

    “圣人懂什么啊?”纳兰妃雅笑着埋怨。

    “哦?此话怎讲?”圣人想想亦觉得有异,这带物事回去与皇太后,与自己岂不更合宜?这温钰进仪秋宫怕还费点周折你,温钰大郎仅六品可是没有鱼袋的。

    独孤心慈做高深状不理,等温钰拎两大桶鱼鳖搬上一驾马车,独孤心慈才又吩咐道“独孤伽罗在宫内也无聊,邀其一起来啊”

    “独孤伽罗?”圣人这才恍然大悟,自己阿姆皇太后的贴身女官肯定熟悉啊,这独孤的赐姓还是圣人恩赏的呢?

    一众中老年男人露出某等懂了的神色。

    圣人带人回京都了,算是功德圆满,姚崇也带着两首词回华师故居了,他亦有收获,独孤心慈则收拾心情与纳兰妃雅继续广运潭边游赏。

    第二日,独孤心慈在姚崇少保的冷眼旁观下,被纳兰妃雅拉扯着去广运潭,他昨日糊里糊涂答应替温钰大郎巡视漕渠,今日不得不践诺。

    温钰员外郎虽回了京都,但工部仍留下几名吏员,还有一名正九品上的水部主事,加上两名广运潭漕渠管委会的理事,乘坐两艘画舫,顺水而下,至袁洛村东转入漕渠新筑段。

    灞河虽已筑堤坝截水,但两日的春雨倒让水位未曾降低,轻快的画舫行驶通畅。

    漕渠水面有些浑浊,两岸青草碧绿,亦可见疏浚泥浆的堆积。

    这段漕渠还是武帝元光六年,沿秦岭北麓开凿的,与渭河平行,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的时间大量缩短。

    漕渠汉代的起点是从昆明池经昆明渠流经长安北郊河止西、沟上村,穿过灞河,经新筑镇、新丰镇、渭南、华县到华阴北进入渭河,全长三百余里,东段也就一百五十余里。

    据《史记·河渠书》载:“是时郑当时为大司农,言曰:‘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渭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在大司农郑当时主持下,发卒数万人,由水工徐伯督卒开凿,经三年建成漕渠。

    漕渠从长安引渭水入渠,循秦岭南麓东行,至黄、渭汇合处附近注入黄河。漕舟可由黄河转入漕渠直抵长安,使原来由潼关至长安的九百里渭河弯曲河道缩短到三百余里,每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