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学校未尝虚里巷

    第三百零一章 学校未尝虚里巷 (第3/3页)

桂树林,又叫桂子山,很是雅静。萧箫给众人解说。

    桂子山过来是文明湖,那是少年堂的地方。

    最北面的是大学堂,最有名的就是那条九曲廊桥,虽弯绕如丝带却被华师大的人称作剑桥,传说是远东侯的主意,无人敢改名了。

    “这么多屋舍,需多少学员才能填满啊?”白玉京感叹。

    “据传闻,华师大是按照十万学员的规模规划的”萧箫笑称。

    “是十万人,不是十万学生”独孤心慈听到纠正。

    “十万人又有点挤了吧?四五万人应该阔绰”楼春雨稍作估量给出结论。

    “蛇山那边还有几千亩地亦是华师大的”萧默给解释道。

    “额,”众人无语,皆以为此处亦是壮观了,华师大至少在地域上即超过了京都五大学院,谁知仅是一隅?

    五大学院里,书院最古老,亦在城外,占地也大,长乐坡上下全是书院的,但论地域只与晴川仿佛,晴川若算上广运潭和龟山,肯定是超过长乐坡的。

    书院不是五大学院中规模最大的,太学才是,太学是国子监的附属学院,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六学,但燕唐人所言的太学亦已代指这六学,例如儒清远其实在这六学均就读过,现在他其实是国子学的监生,即是国子生,无需县考即可参加文举常科或制科的那种学员。

    国子监在哪儿?要闹坊地务本坊,正东是平康坊,正北是皇城根。

    国子监占多大地方?务本坊半坊之地。

    务本坊半坊之地肯定没长乐坡大,比晴川的一半的一半还小,独孤心慈曾言过,那可以拿三个辋川跟太学的地盘换,但当时冯元一嗤笑他妄想,务本坊的半坊之地别说用他的辋川别业,用整个蓝田县都不够换的。

    话谁有些夸张,但那个务本坊的要闹之地价值确实难以衡量。

    除此之外国子监在龙首原还有别馆,御赐之地,即有晴川大小了。

    京都五大学院除了这两所外还有帝国步骑学院,燕君鸾三公主与彩虹骑士是其招牌,但其仅亦在昭国坊有一隅之地,平日训练需借用禁军十六卫的校场。

    皇家武学院亦只是丰安坊一隅,术师学院更只是永和坊内的一个大宅院。

    论传承自是书院最久,论人数和地域却是太学第一,国子监在燕唐开国初本只核定三百人,且国子生只收三品以上朝臣的子弟,太学亦只收五品以上朝臣子弟,但后来慢慢连落第的士子亦可进入太学修习了,这个规模是连半坊之地亦容纳不了,何况太学里还有孔庙呢?

    去岁礼部核定的人数是国子监一千二百人,太学一万三千五百六十人,其他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各有两百到四五百不等,而且与书院的旁听生一般,太学还有个规定,即是允许捐监生存在,也就是说汝只要出钱即可入校去旁听,但国子监不认汝是监生。

    “华师大若扩大到五万名学员规模,那定是燕唐第一大学院了”儒清远赞扬道。

    “可如此一来,如何保证毕业生或肄业生的优秀呢?”太学双儒之君子儒欧阳枫朗问道。

    “修学分,学完一门课即给学分,比如学完三字经积五分,修完论语积十分,等汝积分到一百即可毕业了”

    “这倒是好办法,可是如此一来,这些毕业生只怕会泯于众生”儒清远很快看出其缺点,那就是也许只需认识字即可毕业了。

    “与汝等五大学院的教育理念不同,华师大走到是平民路线,华师大学堂初创,名声不显,无处招生,只好来者不拒,那某等不可能将一名三代内无术法基础的农家弟子给教育成术师,所以某等只需其能识得几个字,若能学到一门谋生技艺那便是最好结果”独孤心慈解释道。

    “这也是不得已之举”欧阳枫朗评价道。

    “别听他远东侯的忽悠,独孤司业的目标大着呢,万年县现今在构想每个坊里均设置蒙学堂与中学堂,授课的博士皆由华师大学堂提供,整个万年县啊?远东侯是怎么说的?城里人家半读书,学校未尝虚里巷?”司徒雨瞳揭露道。

    城里人家半读书,学校未尝虚里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