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忧思天下武王嫁女

    第七十一回 忧思天下武王嫁女 (第2/3页)

做不了我周王朝的上帝,如果现在按照文王早年之意改二元帝,另立上帝,天下还没有定型,天下人不认可,就更麻烦了,不明确上帝,天官们又整天忙什么?时间长了,又要出事。大商就是前照,前车之鉴,神官必生事。现在之所以搞这个祭祀,那个祭祀,就是要找点事情给他们做做,他们忙了,也就顾不上这个上帝是谁了。一旦闲余,他们就会有时间思考了。”

    “还有华夏之名,现在要一统天下,这天下又不是华夏一族,还有炎帝之后,燧皇之后,等等,这以前提出来的华夏宗亲联盟,为的是联手对付殷商,可谓朋党比周,现在如果再搞下去的话,一来对天下归顺不利,厚此薄彼,外族人心寒,心不在周,失去了向心力,就有了麻烦,如何能让华夏作为各族大融合的号角,成为各部落族群的核心主题号角,这是必需融合要解决的的主体问题,而不是单一的泛指华夏一族,包含融合炎黄子孙,天下各族一家亲的大背景下的大概念的一家人,如此这般------。”

    “再说当年的五行八卦门,这是文考父王为了削弱大商实力而采用的一种办法,现在民间门徒众多,都为口授,这班人将不劳而获,天下人不劳动,拿什么来养家糊口,还与guān fāng太史门生的天官们争饭吃,迟早要发生矛盾。现在又顾不上禁止和取消,一来精力不够,二来对文王的名声不好,搞不好还落个不孝的把柄。”

    “看来还是天道比较好,讲天理,讲大道,讲礼制,讲道德,德之九德而治天下,天道之妙还是王季之师凡山子讲得好,据说箕子也讲得不错,辛甲正在研究新的天道之法。据说只讲现实,不讲神,把道理原理之德升华为天道,这个比较对现实统治有利,只是一时两时难以推广和让社会大众认可。”

    “以前太王和王季以及文王,要搞一份《周礼》出来,至今没有落实下来,看来鲁公旦要真的抓紧了,周王朝已经成立,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周礼》体系架构出来,这如何构建周王朝的和谐社会!商有《商官》,我周也要出来一套新的《周官》吏治来管束文武百官们。”

    “赋税就按照分封爵位的大小来纳税赋,爵位大的税赋相应多,王畿之地还是按照原有的井田制来延续,大约一成之赋,因战争,百姓也无法免赋了。”

    周武王想到这些,继续思考,“天子不好当,还是当个王吧,并告诉后人,周王朝,只称王,不称下帝,也不叫天子,只是奉天承运。还是称小邦周吧,以后拿下多少小邦就多少小邦,不过分攻伐天下,天太大也不是好事,能保持原来殷商的版图已经很满意了,可能还需多年之后。”

    “以前一个劲的想伐商,灭商,没有想过灭商之后,一统天下之难,现在面对天下,天下之大,自己的能量之小,两者确实不可比拟。商纣确实是伟人,我姬发从心里佩服,不过嘴上不能告示天下人知晓。”

    “母后说过,为王者,就是一个人的孤独,殷商天子自称寡人,不假,我自称什么呢?周武王想了想,孤家寡人,殷商用寡人,我就决定用‘孤’,孤独之意。自称‘孤王’。王后自称‘孤家’。我们是一路人,都是孤家与寡人,不过这个孤字是不是留给诸侯君用呢!我用朕这个称呼比较好。”

    如此繁杂的事,压的周武王一天天消瘦,周武王快要崩溃了,身体渐渐不支,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问题,为减轻武王的负担和压力,太姒说先办喜事吧,用喜事冲一冲吧,换个心情,高兴高兴。也了却当年武王借口“女未知天命,未可也”的这幢心事。

    办婚事陈满就得先去封地设国。

    陈满,字少汤,大商帝辛九年一月十五日出生,现年二十一岁,虞舜三十四代孙,长得高大帅气不说,还是文武双全之人,深得周武王的喜欢,也得到长公主的欢心。

    受封陈国之地,在宛丘周围方圆百里,辖壶丘、夷、株林、株野、相、鸣訠、防、柽、留、(春秋以后涵盖项、沈、焦、顿)等十四邑城,后来,其版图,西北至今日之陈留,接开封地界,通许在其所辖之内;东北靠近今之商丘地界,柘城在所辖之内;东辖至今安徽亳州,接涡阳地界,鹿邑在其所辖之内;南辖至今新蔡;西辖至今西华、扶沟,其区域比今日周口地区所辖区域还多出数县,这是后来的壮大,现在还是十四城邑。

    这老陈地,源自陈锋,帝喾娶陈锋之女,生放勋即尧帝。陈地至殷商时期,设商王朝靡和陈两个附庸国,国王虞舜后裔的一支虞遂之后人,在此受封附庸陈国,因亲商抗周,都被周武王所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