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武王归天鲁公摄政

    第七十三回 武王归天鲁公摄政 (第2/3页)

了天下,一个东半边,一个西半边,你想如何?告诉我这个还不会死的太后。”

    “母后,你太多虑了,儿臣不过是与少保各分管一边诸侯政务罢了,那里是分天下。你不要信那谣言,儿臣没有这个胆量,放心,母后,儿臣定当效命成王,决不敢有二心。”周公旦谦逊的说道。

    “那是空穴来风,希望如此,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天下做母亲的都一样。”太后说道。

    说好听话是没有用的,事实胜于雄辩,一场周王室的暴风雨就要来临,周公旦找到小弟姬封,好言拉拢,示好,承诺待有机会欲封。冉季最少,周公旦也以豪言许之以诺封分,拉拢到自己身边。这两位都是年轻的战将。

    周公旦管陕西以东东边诸侯,而西边诸侯在少保的威慑下,无人敢动,也不敢乱发表言论。西边无事,算是太平,再说,周在西部百年之盛,长期引领西部诸侯,大家已经习惯了,何况德高望重的虢国虢叔也在西边坐镇,西部一片寂静无声。不管你东边如何锋争,管好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好了。

    可你想不动就不动了?东边起火,你西边能闲着吗?还不去灭火?那就等命令吧。

    再说管侯鲜,排行老三,比老四周公旦大,业绩战绩也不差,为周国的江山社稷也立过汗马功劳,丰功卓著,所以才有资格封为三监之首监,可他对弟弟姬旦的代成王执政行为相当的看不惯,甚至水火不相容。其实大家都知道,代王执政,是什么概念,就是一切说了算,就约等于是王,成王只是个摆设而已,按道理是应当联合辅政,辅臣议政才合规矩,如果周公旦代王执政时间长了,也就自然而然就顺理成章的成为王了,成王将被废,那是必然的,再说这执政时间长了,从底到上都是他周公旦的人,一呼百应,谁能撼动他的位子,加之他本是太师,掌管军政大权,枪杆子出政权,天底下所有人都清楚。

    还另有隐情,管候鲜所以反应这么大,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是当时的礼制在作怪,管候鲜比周公旦大,排行老三,按照礼制,代王执政应当老三来担任此任,当年太子姬考亡,二子姬发继承太子之位,现在老二姬发早逝,应当排到老三姬鲜,而不是老四姬旦。这个隐情大家都不说,都在唱高调,打着为成王着想的旗号,来争论而回避核心问题,其实就是老三和老四在争dài li王权之事。兄终弟及之礼制开始暗暗的复燃,矛盾的根源,还是为各自的利益而争,权力而争。

    天下人不知内情,知道也不会说,就像齐候姜尚能不知道吗?他是要渔翁得利,他是钓鱼出生,也是钓鱼高手,无钩都能钓到鱼。他要干什么,现在还不知。他在看动静,看风向,因势而动,方为上策,说不定能捡到上帝发的圣诞礼物。

    老三管候鲜开始联合三监兄弟商议,如何应对当前局势?三兄弟会聚一堂,开始做决定。

    管候鲜说:“老五,老八,你看现在的老四还得了吗,直接dài li王权,成王现在才十三岁,离二十岁执政还有七年之久,这时间长了,不就习惯成自然了,天下都听他老四的了。何况到时候能归政于成王吗?而老四今年也不过四十四岁,到归还王权的时候,也就五十而已,他会心甘情愿的归还?成王能搞过他呀,不归还王权成王能拿他怎样?成王势力在那?长公主陈侯,外公齐候,这两个人会帮他,凭他们两个人可以抗争周天下吗?到时他们两即使有心,也无力而为。老五,老八,你们说现在怎么办?”

    老五蔡候度说:“我们不能眼争争的看着四哥乱来,天下不能让他剪取,如果二哥武王要让他辅政,临终前就下遗诏了,可二哥没有下诏,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二哥不信任他,就凭四哥平时嚣张跋扈的样子,表面上装腔作势,暗地里使坏,二哥生病期间,别人都去寻求良药给二哥治病,他倒好,搞什么祭坛祷告,二哥得知,心里会怎么想?还不加重二哥的病情?还对外宣传说他的祈祷让二哥的身体好了一阵子,纯属吹牛。还不自量力说,‘自己比武王发多才多艺聪明,’这话能说吗?意思是他应当朝执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