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民主放权进士下乡

    第九十五回 民主放权进士下乡 (第2/3页)

,也就说,这帮族师根本就不服新来的空降兵的党正管。

    他们探讨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这是在刁难他们这帮党正,按照以前的惯例,这党正都是地方选举出来的,现在倒好,党正从天而降,他们是空降兵,从中切断了他们晋升的机会,挡了他们晋升发展的仕途,他们当然会集体联合抵制党正的工作,让他们无法工作,工作无法开展,想以此来表示反对和抵抗上面的决策,让他们能知难而退,让出位置,离开另任为止,给他们族师有个竞选的机会。

    所谓上不管下事,朝廷不管地方事,这是朝廷一贯做法,正好遇到王令,乡遂通婚,他们有反对的理由,民事风俗的事,即使王令下达,下面也敢反抗,这是阶级斗争,乡是平民阶级,是国民,遂是战犯和低下的奴隶等底层的阶级,这是向来不可调和的对立阶级。

    现在要通婚,通婚就意味着平等,平等就是融合同化,没有乡遂区别,就是城乡无差别,一体化,乡国之民不干,即使有人愿意通婚,也得到以族师为代表的族类势力的反对,在加上晋升之位被占,这更让族师下决心阻止和干预通婚,以此来表明自己对王令的反抗,有一,就有二,连锁反应,就成群,就成。

    可这通婚是个人的事,那些已经定下婚约的人家,当然也会出来抗议他们的无礼,把族师告到了党正处,要党正有个说法。现在已经很明了,一个是违抗王命的事情,一个是阶级斗争,还有一个就是不服从领导,私心杂念的对抗。三人决定联名上报州长。

    此事报到州长处,州长也不敢随意决定处理,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事,可乡大夫还没有到位上任,只好求救于老上级,曾经的大夫,现在的当朝大宰牛蒡(bang),这可是真正的大官。

    可大宰得报后,也不敢下决定,上报康王,怎奈康王把皮球踢回给党正,“这事交给党正全权处理,朕要看看他们的能力。这次不是正在搞选举吗,就势把族师也选举一下,善后工作仍然由党正处理。这事怎么不报乡大夫处理?”“让新任乡大夫明天上任。”这是康王原话,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已经告知他们的处理办法。

    有人议论,议论纷纷扬扬:

    为何这事如此复杂,是不是他们都想多了?按照大宰之意,以违抗王命之名抓了族师不就解决了?

    如果事情如此简单,大宰还要上报王上来决定?就连王上也没轻易下决定,你说这事复杂不?

    就连王上也没轻易下决定,那大宰的决定是不是也太没水平了。

    你傻啊,这表明大宰想借机拿下族师他们。

    为何?

    你没听大宰说:“他们克扣救济粮,发一半,留一半,大斗进,小斗出。”

    原来如此。既然如此复杂,那一个党正新人,没有社会经验,能处理得了吗?

    王上不是说了解决方法了吗?

    王上说了吗?

    说了:“让新任乡大夫明天上任。”“这次不是正在搞选举吗,就势把族师也选举一下”。这不是在说让新任大夫来一次选举族师,把那些不听话的族师选下去。

    王上是这个意思吗?你确定吗?

    确定。

    王上不是说:“这事交给党正全权处理,朕要看看他们的能力。”

    你傻啊,王上意思是说:你们党正尽最大能力去说服族师同意通婚,被说服的就继续当族师,说服不了的,就改选他任。能够说服族师的党正,表明他有能力,以后王上重用,王上厉害吧。

    也许不是党正有能力,是族师不坚持呢!

    也有这个可能,但也不竟然全是。

    乡大夫上任,发话:“我这个新官上任要烧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要考察族师,对不具备新形势下的族师进行改选,考察时间为一个月。”

    此令下发下去,这帮族师开始思考,开始表现,这职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有you huo力的,最起码家里的奴隶会很多,尽管是贫民百姓,但大不一样,地有人耕有人种,吃的好,穿得好,在族里一百户人家几百号人里说了算,结婚,生孩子,丧事,盖房子,祭祀,升学,小学教育等等事务,都有他的份,想担任这个职务的也大有人在,你不表现好,下次选举就轮不到你了,好处就是别人的了,何况还有晋升机会,即使做不了党正,最起码党臣一职是跑不了的。

    党正要管五佰户人家,四五千口人,那权力也是很大的。还有很多油水不说,这是秘密。

    当然如果能坐上党正,以后还有晋升为州长,乡大夫什么的,乡大夫还可直接晋升当大宰,这可是不得了的大官,怎么就不会轮到自己的头上,也说不定。

    族师心里开始动摇,半月过去了,没人找他们谈话,外面传说,党正正在准备族选工作,比较忙。

    族师的心开始七上八下,再过几天,有个别族里有办喜的事了,乡遂通婚开了口,其他族师也控制不住了,纷纷找党正说话表态,对乡遂通婚之王令要严格执行,要及时贯彻落实,尽最大的努力说服反对乡遂通婚的族人,并表示在月内为他们通婚办喜事。

    一百多位乡遂联姻的人们,在一个月里全部完婚,这事报到康王那里,康王笑笑。

    康王知道这个结果,康王抓住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当官作老爷的心里,才说出选举族师的办法,这也是他可以实施的办法。

    康王为何不抓人?按照王上的习惯,不听命令,违反命令就抓人?天下人一直这么认为。

    这里面还有一个道道,就是自成王亲政之后后期,至今没有用过刑法,康王不想破坏无刑之记录。既然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何要下令抓人呢。下面的人也明白这个道理。

    那难道大宰不明白这个道理?

    大宰有另一个一套怪异的说词,无圣论。“自古无圣人,大贤从不了政,圣人做不了君王,君王永远不会是圣人,也成不了圣人,即使君王自己想。”因为政治就是政者治也。政治就是治政,治就是什么,你懂得。

    不懂。

    治人和被人治,你懂吗?

    懂了,统治和被统治,阶级矛盾。

    恭喜你,你都会抢答了。

    话说犇凡,刘布,金簸三位党正再一次聚首,在小酒馆,喝酒祝贺族师通关,准备进一步开展业务工作。

    犇凡说:“两位仁兄,你们准备搞什么项目啊,王上布置我等在政务之外,要搞农业经验总结,说说你们的计划?”

    “你先说。”刘布说

    “好,我告诉你们,我准备搞如何耕地养田,播种育苗,粮食收割,以及储粮。发明一种更好的储粮方法。”犇凡说。

    “你怎么对储粮感兴趣?”金簸问道。

    “你看,这次三百个同僚,都会写关于农业的事情,我呢,就追加一个粮食入库之后的保管为重点,前面加以五谷突破,写九谷,五谷不丰的情况下,还另有四谷可食,尽管这四谷不如五谷好吃,但最起码不会饿死,就像西部高原,种不了五谷,怎么办,不是还有四谷可以种了吗,我就教他们怎么种四谷。”犇凡说道。

    “仁兄有想法,牛就牛,三牛就奔了。我还是继承家承,搞种植,我家里是搞栗色染料的,对栗子种植和采色过程比较内行。”金簸说。

    “你想在这里种栗子?”刘布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