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回 灾消玉陨七侠变萃

    第一百零三回 灾消玉陨七侠变萃 (第2/3页)

义,也有背王令,何况他们是邻国,救他们就等于救自己,虫害蔓延到他们那里,可能带来的损失和灭虫费用远比这些大,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康王分析说。

    康王示意说:“乘下的这块玉,你留着使用吧,做侠义之人,没有侠义之物,怎么做侠,光嘴说,肚子是不会饱的,这就是朕要你们做侠义之人的目的,没事时替朕去做一些侠义之事吧,朕不方便做。”

    康王内心知道,这个世道虽然是太平,王畿千里之内,二十年不刑,这只能说明,社会被教化的好,社会治安好,也只是面上的好,仍然有不太平的地方,王畿也许好一点,诸侯国就难保了,何况这些诸侯各霸一方,都是独立小诸侯体,虽然受控于朝廷,但这朝廷也不能无缘无故的去讨伐他们的那些水面下面的不义之举吧,如果他们乱政,可用兵,可用刑,可现在是天下形势一片大好,诸侯相安无事,天下太平,太平二十年的hé ping,带来了社会的繁荣,繁荣昌盛是大好事情,可在繁荣的背后,看不到的问题就越多,繁荣是社会稳定的结果,也是阴暗的开始,如果不及时整治时弊,隐患不久就会暴露出来,到时候就为迟已晚,不可收拾局势。

    康王究竟在担心什么呢?

    贫富不均。

    粗放型的繁荣昌盛,给社会带来贫富不均现象越严重,贫富分化越明显,富裕阶层,还是那些诸侯君,和臣工贵族,这些越富者就越富,发展的就越快,这是资本大,利润大,规模大,发展就快,遇到好时代,就一夜暴富。这贫者致富需要一个漫长的岁月来进行财富积累,尽管平民百姓现在过上好日子了,那也谈不上富,只是小康而已,百姓中也不是全部脱贫,还是有极其困难的人家需要救济,救助,要想成为小康社会,就得杜绝贫穷,贫富分化不可能瓦解,只能缩小,最起码富者富而不暴富,贫者不太贫,使贫富距离拉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康盛世。这也是康王所想的。

    现在明白康王在想什么了,他对王畿千里之内的政治,体制,军事,人士,宗教等一系列的改革之后,现在他要对外围的诸侯国进行管控,常年以来,东西两方的诸侯国都由召公和毕公管理,也只是管管面上的事,没有战争相伐,没有不朝贡的诸侯,即可,谓之太平之世,当然这已经很难得,大家称你为老大,天下一千多诸侯共主。

    康王心里也知道,他也只是天下诸侯国的共主,大家每年按时朝贡,六年述职一次,诸侯间如果没有战伐矛盾,没有重大灾情,朝廷也是没有绝对的对下属诸侯内部事务的干涉权,尽管要求天下一致推行周王朝的政治体制和内政制度,可也没几个按照王朝的要求去实施的,就比方推行周礼,天下一千多个诸侯中,一半以上的诸侯都没有去推行,还是各自为阵,因地制宜的沿袭各地区的习惯和人情世故。就连道路大小和车轨也各不相同,语言和文字也不尽相同,再说货币也是不通用的,周币除铜币可以对外置换各地货币之外,布币、刀币和贝币是不通用的,当然各个关口有置换钱币的窗口,但也极大的不方便,货币还是没有统一,金、银是不作为货币流通的。玉是王家专用物品,是禁止流通的。

    自古貌美心高,才高自傲,家大欺邻,店大欺客,业大跋扈,暴富嚣张,官大妄为,军强好战,国大必霸,这已经成为自古通义的规则。

    康王要调节上层建筑的财富结构,来平衡地方贫富差距,杜绝天下极度贫困户。

    康王要均贫富?

    不,康王不想打乱目前社会hé ping井然秩序,也不想损害那方个人拥有的财富,这二十年的太平,来之不易,他要继续维护太平,珍爱hé ping,他要用ling lèi的手段来调节贫富过分差距现象。

    理由还有一大堆,也许这不是唯一效果。

    因为贫穷的人多了,就是社会的隐患;因为暴富的人多了,也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这两者如果进行对冲财富,让贫穷的人不再贫穷,让暴富者不再暴富,只是富裕,这个社会就没有隐患了,中产阶级,是没有矛盾的,除非他们仇富,那没有办法,致富要靠辛勤的双手来创造的。

    之所以要调节暴富者,因为在一个暴字上。能成为暴富者,不是官就是僚。官僚阶层,就是要调和的对象。是王权政治要关注的对象。自古不变,因为暴富之后,他们就有可能bào luàn,原因是他们太富,太富让他们失去了自我,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谁。

    天下之官者,诸侯君,及其诸侯国大臣。僚者,官之幕僚,官之附属品。官僚结合是敛财暴富的最佳结合,也是官僚政治利益化作风的结晶。

    可康王不用武力,不用刑法,不用治政手腕,来调节和遏制他们,用ling lèi的方法来调和社会矛盾,这ling lèi的东西是什么?

    ling lèi只是手段,再ling lèi的手段,也离不开货币钱粮。

    当然,只有以珠,玉,金、银、铜,五种价值系数高的硬通货来调节贵族的财富,才能保障贵族阶层的财富不受侵犯和掠夺。

    贫者的富裕,来自钱粮的多少。用钱粮来调节贫穷者的富裕。

    富者的钱粮富裕之后,追求的是珠、玉,金、银。铜钱是中间货币,铜钱中间有眼,叫钱眼。铜钱外圆内方,是王朝泉府制造。康王要他们掉到钱眼里,而不是蹬在粮仓里。调节他们手中多余的粮食,让他们财富转换成玉品,财富没有变,而粮食释放出来,给需要粮食的穷苦人家,救济救助。

    这也因为这个年代珠宝只能在上层流动,不能到百姓手中,这样就维护百姓的粮食总量,不会二次流入官僚手中,这样玉品也只能在官僚手中流动,和百姓无碍。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保护百姓的吃饭利益,抬高珠宝玉器的品味和身价,让贵族感到自己的身价倍增的感觉,让他们追求玉器的品位和身价,追求玉的品位和地位,需要粮食来置换交易。

    目的还是粮食。

    没有粮食何以战争?没有粮食何以增兵?你有再多的珠宝,总不能用珠宝来打仗吧!何况百姓中是禁止珠宝流通的。

    所以,粮食才是战争重要物资,粮食才是命本。只要调节诸侯的粮库,控制好诸侯的粮仓,hé ping共处就成为成康盛世的法宝。

    控粮,就是控兵。而控制好臣工官僚的粮仓,就是弱化官僚他们的势力范围,减少bào luàn闹事的可能性。

    再说,他们的财富总值没有变,珠宝的价值,实际上远比粮食要保值升值的多,只不过这个时代赋予珠宝玉器的使命不同,粮食的用处也不同。

    由此看来,康王觉得七侠的使命就是要看好哪位诸侯君的粮仓的大小都少,然后用同等价值的珠宝玉器来置换他们的粮食,甚至是让他们占点小便宜,用同样的方法对粮仓丰满的诸侯实施玉品易粮贸易,来削弱他们的实力,这个年代,不是你有珠宝多少,而是你有储粮多少,有粮就有兵。可怕。康王图的是太平盛世。

    再说,天底下一千多个诸侯国,那年没有天灾,只不过没有上报罢了,现在有七侠出动,只要有灾难的地方,就有他们。这样,朝廷的向心力,诸侯的依附性,没有粮食,王朝会救济的,穷苦人家,王朝会救济的,大灾大难王朝会救济的。康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要怕,有朝廷在,一切都会好的。

    康王把这些心思告诉了七侠们,康王说的很彻底,解释的很到位,康王怕他的计划被扭曲,康王继续说他的想法:

    “再给你们一个办法,如果这个诸侯君不爱珠宝,但他的粮食又储存的太多,怎么办?由你们代朕出面向他们借粮,借粮三至五年还请。这样就让他们削弱当年的实力。反正一句话,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办法,都要控制他们的粮仓太满。他们的粮仓至多保持五年储量。”

    “这些事,都是朕的私事,其实不然,都是国事,可为何要你们私下里去做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