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回 审判大将激活军心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一百一十三回 审判大将激活军心 (第1/3页)

    周邵王下诏师旂(qi)伐东夷邾国等国之后,回过头来处理内部事情。

    燕国上报,兄终弟及,由姬克三弟姬旨继位,为燕侯旨。

    房伯建议说:“这帮居功自恃的老臣后裔扰乱王朝礼制,虽然不能派兵前去纠正其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可以相对进行惩罚。”

    虢城公附和道:“这次几个老臣重臣的后裔犯了礼制的大错,对日后王朝大宗世袭体制的破坏程度有着深远的不良影响,应当让其后人,因为失德而得不到重用,以示惩罚。”

    邵王接受两位重臣的建议,他也是不想管姬姓人自己内部的权争,就同意姬旨为二代燕侯君,只是正式取消第二代召公在朝廷中继续担任西方伯世袭职位。以及一同取消东方伯,周公后裔和毕公后裔具不再担任世袭方伯的爵位。

    从这一刻起,周王朝东西方伯分治东西诸侯,才彻底结束这种两派独揽大权局面,自从成王元年开始,一直到邵王元年,长达近五十年的东西分治专权才算结束。

    史家说,自此,周王朝微弱,指的就是王朝统治力和权威性开始微弱,具体指大宗嫡长子世袭体制的混乱想象,没有及时彻底纠正,而是任其发展。不是说周王朝的国力微弱。但是,这也不是邵王不想纠正这种乱象,而是纠正这个礼制,需要动用大型军事战争,否则,已经上位的地方诸侯绝不会自动退位,世上没有这等好事,篡位的诸侯君,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何况这几个还是自家姬姓兄弟,属于内乱,邵王不想因此大动干戈,只是象征性的作了惩罚。因为邵王现在重点朝政事务,放在征伐东部诸侯动乱上。

    再说邵王命师旂率师讨伐东夷之事,两个月过去了,已经到了三月,尚未有结果,原来师旂大军内部出了问题,这问题还相当严重。

    率军统领师氏旂(qi),他的手下大将军们不服从命令,尤其是以德将军为首的众将,反对东征,抗议不从王令讨伐邾国。

    说到底,太平时间长了,谁想上战场?送死不说,打的还是自己的亲戚。原来他们与东夷族有通婚史,算是上几代人的娘家。贵族阶层鼓动德将军,反对出征,违抗君令,认为法不责众,随军史官弓氏,将他们告到白国君懋父处,白懋父无奈之下,传令将他们带到白国都城艿(nai)邑,拿下德将军等,交军法从事。

    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出来,军事法庭对德将军、显将军、古将军三人分别加以处罚三百锊,并上报中史书,记大过一次。众将不服问,仗还没打就罚?白懋父给予肯定的回答。师氏旂,铭刻鼎彝,永不得反案。师旂鼎铭文说:

    “唯三月丁卯(四日),师旂众仆不从王征于方虺(hui四田叠加)。史厥友弓(氏)以告于白懋父,在艿,白懋父乃罚德(得)显古三百锊。今弗克厥罚?懋父令曰:义敉(mi)()厥,不从厥右征,今毋敉(mi)剘(qi)又内于师旂。弓(氏)以告于中史书,旂对厥敢于尊彝。”

    这段话的原本意思是,邵王元年三月四日,师旂的部下众人不服从王令去征伐仲虺(hui)莱邾后人邾国的叛乱,史厥官弓氏将他们告到艿邑城的白懋父那里去,白懋父于是罚徳将军显古三百锊。徳将军不服说,今天还没攻克叛军就罚?懋父下令说,安定平乱,义不容辞,不从,不愿随军出征,今不等平定克敌就罚,为的是维护师旂的内部军威。随军史官弓氏,将此事上报中书史,记录在案。师旂为了感谢史厥官,铸鼎铭文于宝鼎。

    这是历史上青铜鼎铭文第一次记载军事法庭的具体内容,也是明确记载中史书的记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中史载书。左、中、右三大御史的有力确认。同时也是有“书”这个字的撰写,不知当时“书”究竟长得是个什么样子。

    铭文中的方hui(四田叠加,作者认为不是大家说的雷字,而是hui字,仲虺(hui)莱邾,商汤的左相,(四田叠加,读hui,通虺,人名),山东滕州人,受封薛国,其后人有姓莱,姓邾,姓曹,姓邹。所以作者认为这个四田叠加hui,方hui,就是虺方,指的是邾国。

    铭文中的史官弓,而不是史官引,是个姓氏,弓姓,没有引姓。

    在艿,艿,可能就在有艿氏的古城。

    铭文中“今毋”后面两个字,应当是敉剘,敉mi安抚,安定,敉平。剘qi,克,割裁,信。

    这段铭文记载了将军首领德将军对hé ping厌战到违抗军令的程度,而且是君令和王令,这不是一般的小事,是关乎朝廷国体的大事,这事要是传出去,这战士的心就散了,军心涣散如何打仗,白懋父建议师旂换将领,封锁消息,让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