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回 冲不破六乡大夫网

    第一百三十四回 冲不破六乡大夫网 (第3/3页)

延扮演大善人,善者的目的究竟何在?这不用问,文王就是最好的先例,目的是一样的。但结果是否一样?文王因有一个继续战斗的儿子武王,而得了天下,成为天下诸侯的共主,徐偃侯怎么样,他的儿子徐宗又会怎样?能成为天下的共主吗?历史开始上演这一幕。徐偃上演远近文明的大善人,徐偃想要成为王者,徐偃要称王。

    周穆王不知道徐偃要称王这个消息,还在鼓里,六计司的暗线也没探得,只探得徐国表面上的东西。徐偃王的保密制度做的好。

    穆王对徐宗的罢免,也只是对徐国的否定而已,目的是要遏制徐国的发展,当徐宗临行时,穆王告诫徐宗:“朕,不杀你,因为狂风救了你,父王昭王因龙船侧翻而溺水驾崩,你这个造船的船正,朕不处理你无法向后人交代,朕知道,再大的船,也无法抗拒龙卷风,朕调查过了,当时确实是日星隐曜,阴风怒号,排空,桅断桨折,船帮解体,是无法避免的天灾。朕不想嫁祸于人,不是造船船胶问题,朕不是昏君,你回徐国之后,让你的父侯不要再造船,也不要再挖什么人工运河,徐国和陈国间的徐陈运河取消,有淮河就足够了。”

    “罪臣谢恩,臣一定转告家父,取消徐陈运河项目,停止造船业。”嬴宗告辞而回到徐国徐城泗洪。

    徐国的中心城市已经从郯城西转到了泗洪,因为这里是五河交汇处,水陆交通方便。这里本还有一个大的富陵城邑,后来淮河发大水,淹没了富陵一部封洼地,已经成为成子湖,洪泽湖还没有形成,附近几个诸侯国,已经被徐国用仁德之法兼并,厹犹国,富陵,淮浦,下丕,逼阳,钟吾,虑国,角国,海眉等小国,已经全部归顺徐国,南到高邮湖,东至大海,北到淮浦,郯城,西到微山湖边,方圆五百里,可谓大矣。境内徐淮九夷诸侯归顺,人心所向,徐国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鼎盛期。其中还有一支奄国遗民也留在东海边生息,他们和周人的情仇旧恨还没放下,也和徐国站在了一起。

    诸侯国家一旦强盛,想法就多了,即使不称霸,但在天下林立的诸侯中,占有极具影响力的一席之地。徐国成为强国,已成为事实,没有用一枪一刀,就合并了三十多个诸侯国,又一次体现出仁者的力量。徐偃侯的仁慈,与文王姬昌的仁慈还是有根本性的区别,他是对人民群众实现了仁政,而且深得人心。仁慈善心,如果低调的实施大善行为,就会和大肆宣扬的大善行为成为强烈的对比,徐偃侯是低调行善,文王姬昌当年是高调行善,低调行善久了,这个伟人的高大形象就树立在人民群众的心中,老百姓心中的徐偃侯就是伟人的形象,是人民公认的,在徐国百姓的心里,而不是在口号上。徐偃侯做到了这个无比伟大的形象,也许是他内心本就有的善心使者,也许是他确实要造福一方人民,淮河下游的人民都得到了福祉,就连徐淮地区的诸侯君也愿意归顺他,不是靠武力,也不是靠威慑,而是靠魅力,人格化的魅力。

    徐偃侯对三十六位诸侯君说过这样一道算术题,如何让五加五大于十,而不是等于十,如果以一当十的时候,一加一是不是大于三十,大于五十,甚至大于一百?

    原厹犹国的后人叴(qiu)盾回道:“o(圆),大于一切,只要大家形成圆,就形成了整体,整体的力量大于一切,o代表任何数,九九归一,十进制,归0,但0远没有o大。”这是哲学还是数学?叴盾说是自然科学,合力学。

    抱团,团就是圆。

    徐偃侯,成功抱团,让淮河下游的诸侯国抱成了团,形成整体,形成一个整体的力量,形成合力之后,九加一等于十,十就要进一,进一就是什么呢?

    候爵进一,就是王,武力进一就是大于o的对外扩大。扩大就是扩张,扩张不服就是动武,对谁动武?还没决定,在计划中,在谋划中,在准备中。

    要多长时间?

    五年,十年,说不准,得看天机,天机来了,明天也行。

    好,你们去等待天机吧,我们拭目以待,看结果如何。

    此时的穆王,正在井伯的陪同下,在下淢庎(jie)这个地方举行乡食大礼,举行大祝射礼,长甶(fu)主持典礼。他全然不知徐人和淮夷要反的动向。